2025年8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处暑即“出暑”之意,标志着酷热三伏的终结。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介绍,此时天地阳气加速收敛,阴气渐盛,气候呈现“暑湿未退,秋燥渐显”的独特过渡期。中医强调“处暑养收”,需顺应自然气机转化,养生需兼顾清补润燥,健脾利湿。
随着暑热渐退、秋燥渐起,应着重养护肺脏以抵御秋燥。同时,经过夏季的消耗,脾胃功能亟待恢复,需注意调理。
饮食调理方面,应以滋阴润燥、健脾和胃为主,同时兼顾清热解暑。
为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等不适,可适当食用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梨等滋阴润肺之物,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山药、芡实、薏米、莲藕有助于健运脾胃,消化功能较弱者宜煮至软烂食用。绿豆、苦瓜、黄瓜、鸭肉等则能清热解暑,高尿酸人群食用鸭肉需适量。
此时应减少辣椒、生姜、花椒等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贪凉,并控制高盐高脂食物。此外,处暑后进补不宜过早,建议等到白露节气前后,待暑热完全消退、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开始适度进补,具体进补时机还需结合个人体质和当地气候特点灵活调整。
处暑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降低,秋燥逐渐明显。
此夏秋之交,人体顺应自然,肺气肃降加速,卫表渐固,然长夏遗留之湿浊仍困阻三焦,易诱发以下疾患:
处暑节气灸是结合处暑时节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长的气血变化规律,通过艾灸特定穴位,激发经络气血,达到“温阳固表、润燥养肺、健脾和胃”的养生方法。
此时艾灸可帮助身体适应“暑退凉生”的温差变化,增强肺卫功能(预防感冒、咳嗽),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减少秋季常见不适(如秋燥、秋乏)。
处暑节气灸
处暑艾灸以“养肺、健脾、固表”为核心,常用穴位如下:
处暑时节,是我们清理体内暑热余邪的关键时机。此时如果能及时艾灸补充正气,祛湿除邪,有助于顺利跟上“秋收冬藏”的节奏。
贡方堂提醒您,抓住处暑节气艾灸,滋阴润肺,化解燥邪,以防疾病加重,并能排毒祛湿,在天凉之前,把余毒“扫地出门”。
处暑时节,人体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的特性,做好“滋阴润燥、养护肺气”的功课。最后为您送上以下健康建议,助您安稳度秋:
处暑,作为夏秋之交的重要节点。清余暑以安身心,润初燥而养肺金,健脾胃以利运化——此三者,乃处暑养生之精要。让我们共同遵循中医智慧,健康迎接金色时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