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吃得多却瘦得快”的现象,从中医角度看,这多与“阴虚燥热、脾虚失运”有关。
体内燥热消耗津液,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身体得不到足够滋养,只能消耗自身气血津液,进而出现体重下降。
糖尿病专家杨小红主任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若不注意规避一些不良行为,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以下5个行为需格外警惕。
一、不控制主食量,只忌甜食
有些糖尿病患者平时只重视控制甜食,却忽视了主食。但从中医讲,主食多为“甘味”,过量摄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食积化热”,进一步耗伤阴液,使“阴虚燥热”加重。
而且,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转化为糖,过量摄入同样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长期如此,燥热会损伤血管、神经,眼底、肾脏等部位最先受影响,可能提前出现视网膜病变、蛋白尿等并发症。
二、频繁熬夜,耗伤肾精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糖尿病日久易 “肾阴亏虚”,而熬夜会进一步耗伤肾精。肾精不足则无法滋养脏腑,身体的修复能力下降,血管、神经的损伤难以修复。
临床发现,经常熬夜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且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时间更早。这是因为熬夜打乱了“阴阳消长”的规律,阴虚更甚,燥热内生,加速了并发症的进展。
三、忽视“隐性失水”,补水不足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易口干多饮,若因怕多尿而减少饮水量,会导致“隐性失水”。中医讲“水为阴”,缺水会加重阴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不畅,形成血瘀。
血瘀会阻塞脉络,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梗塞等。同时,缺水还会影响肾脏代谢,增加肾结石、尿路感染的风险。
四、长期情绪压抑,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血糖控制。而肝郁可化火,火邪灼伤阴液,加重“阴虚燥热”;同时,肝郁还会影响脾胃运化,使气血生成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
研究表明,长期情绪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这与“气滞血瘀”有关。
五、过度节食,损伤脾阳
为了快速降糖,有些患者采取过度节食的方法,甚至不吃主食。这会严重损伤脾阳,中医讲“脾主运化”,脾阳不足则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无源,身体更加虚弱。
脾阳受损还会导致“寒湿内生”,寒湿阻滞经络,会加重肢体麻木、水肿等症状;同时,过度节食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反而导致血糖波动更大,加速视网膜、肾脏等器官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