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届老年医学大会在广州召开,汇聚国内外众多专家,围绕老年医学领域的重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针对老年人群高发的消化不良与血脂异常问题,与会专家呼吁加强疾病管理,推动科学用药,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其中特别提醒,老年人不能只关注胆固醇,更要关注甘油三酯的危害。
老年人应把甘油三酯纳入重点管理
随着老龄化加剧,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 。其中约75%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 ,消化不良与血脂异常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慢性疾病。
老年人代谢功能减退,血脂分解与代谢能力下降,成为血脂异常的高发群体。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8% ,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偏低 。血脂异常通常表现为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因此,管好血脂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
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徐琳主任强调:“很多老年患者只关注‘胆固醇高’,却忽视了甘油三酯的危害。高甘油三酯不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尤其在合并糖尿病、肥胖或脂肪肝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我们建议老年人根据自身心血管风险等级,制定个体化降脂方案,并定期复查血脂指标。除了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也应把甘油三酯纳入重点管理。在药物选择方面,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以及ω-3处方级鱼油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低甘油三酯效果同时安全性良好,且在多项国内外指南中被广泛推荐,适合甘油三酯升高的老年患者使用。”
需长期照护老人便秘率高达80%
老年人因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调查研究显示,消化不良患病率随增龄升高,我国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患病率高达24.5% 。而便秘则主要由年龄增长导致的身体机能、生活习惯改变造成,我国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便秘率更高达80%。消化不良与便秘不仅影响营养吸收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肛肠疾病、心血管事件,甚至与衰弱、认知障碍等疾病相关。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郑松柏教授指出:“老年人消化不良常由胃肠动力减弱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引起,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排便困难等,往往被忽视,导致病情发展。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首先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鼓励规律运动;若症状持续,则需配合药物治疗。比如,促动力药伊托必利可增强胃排空和肠道蠕动,安全性高,适合老年人长期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则适用于胰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脂肪消化障碍。”
老年人日常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缓,常受便秘问题困扰。郑松柏教授提醒,老人日常应注意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变,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适当增加活动量,若症状持续影响生活质量,需配合使用指南一线推荐的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口服液,不仅能安全有效缓解便秘症状,长期使用乳果糖益生元还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文|记者陈辉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