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普|节气话养生系列第十四期:处暑养生重收敛,润燥防凉迎清秋
创始人
2025-08-22 21:14:16
0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苏泂《长江二首・其一》

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是夏季向秋季转换的重要节点,标志着暑气渐退、渐消,天气由热转凉,秋凉初显。此时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气血也相应开始内敛,为寒冬储备能量;同时,这一时节也是夏季湿热多雨到秋季干燥肃杀的转折点,“秋老虎”余威犹存,燥气渐起,昼夜温差加大,正是多种季节性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处暑养生应注重滋阴润燥与健脾祛湿相结合,同时宜温和进补,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储备能量。

处暑餐桌密码

处暑时节饮食

……

润燥为先

缓解夏季耗损的津液,预防秋燥。夏季人们出汗较多,易造成人体津液亏虚,而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眼干、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情况,此时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生津润燥。

少辛增酸

干燥气候下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更容易上火,此时应减少辛辣食物(如姜、辣椒),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酸味食物(如葡萄、山楂)以收敛肺气,同时也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的效果。

健脾祛湿

夏季余湿未消,需兼顾脾胃调理,应注意避免过多食用寒凉食物以及暴饮暴食。

温和进补

此时仍为暑秋过渡阶段,暑热尚未完全褪去,饮食应避免大补,以平补食材为主。

处暑时节推荐食物

……

1.滋阴润燥类

银耳:富含植物胶质及银耳多糖,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皮肤干燥、延缓皮肤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同时,银耳具有热量低、膳食纤维高且含有维生素D2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皮肤干燥、便秘、高血压等人群食用。在选购银耳时应注意选择肉质肥厚、干燥、无潮湿感、无异味、色白微黄的,银耳的蒂头应没有黑斑杂质。切记不可食用变质银耳,以防中毒。

2.健脾祛湿类

莲藕:秋季是莲藕采收的季节,《神农本草经》上就说“藕实茎,味甘,性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尤其是煮熟的红藕,是秋季温补气血、健脾养胃的佳品。莲藕含有鞣质,有一定的健脾止泻作用,可以促进食欲,开胃建中。莲藕中的粘液蛋白和膳食纤维可以缓解便秘,减少脂类的吸收。此外,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以及淀粉、植物蛋白及维生素等,有补血、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煲汤时建议使用粉藕,即颜色表皮粗糙,外表呈黄褐色,这种莲藕淀粉含量较高,去皮煮熟后肉质软糯,更适合炖汤和做藕粉使用。

3.平补气血类

南瓜:秋季食物怎么少得了南瓜。南瓜成熟于9-11月,性温,味甘,是特别适合秋季食用的食物。南瓜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有助于维护视力、皮肤和黏膜健康,以及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功效。南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保持肠道健康。南瓜中的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清除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及抗癌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南瓜不能与鲤鱼、螃蟹、虾、羊肉等同时使用,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4.应季水果推荐

葡萄:紫色及红色葡萄富含花青素,具有抗衰老、护视力等效果,另外葡萄中还含有类黄酮及白藜芦醇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的营养物质,并富含维生素C、K、B族等,具有一定抗氧化、延缓衰老、降低心血管风险等作用。但因葡萄含糖量较高(主要为葡萄糖),因而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食用量。

石榴:含花青素、鞣花酸、红石榴多酚等多种抗氧化物质,同时含有维生素E和K,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帮助去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等。另外石榴维生素C含量也比较高,有助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同样,石榴的含糖量也比较高,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

处暑养生小厨房

……

银耳雪梨羹

食材:

银耳、雪梨、大枣、枸杞、冰糖等。

做法:

银耳泡发,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将银耳、红枣、枸杞放入锅中,加入800ml清水。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盖盖慢炖30-40分钟使银耳出胶变粘稠,期间搅拌防止粘锅。

● 放入雪梨块,继续小火炖15-30分钟,至雪梨透明软烂。

● 加入冰糖搅拌至融化。

功效:

滋阴润肺,润燥生津。

处暑饮食禁忌

……

忌生冷

勿多食西瓜、冷饮等,易伤脾胃阳气。

忌油腻

烧烤、油炸食品加重脾胃负担,容易生湿。

慎食辛辣

辛辣刺激加重秋燥,易上火。

处暑固护肺卫防过敏

处暑后,天气转凉,空气湿度下降,加之秋风送爽也带来了花粉、尘螨、霉菌孢子等过敏原的扩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进入高发季节。中医认为,此病多因肺卫不固,风邪夹燥、寒或热侵袭鼻窍、咽喉、肌肤所致。

避风保暖

尤其注意头颈部、保持室内清洁、远离过敏原、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提升正气。

按揉穴位

可以常按揉迎香穴、风池穴、足三里穴等,有助宣通鼻窍、祛风固表、健脾益气。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历史悠久,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中药煮沸产生的药汽熏蒸体表,通过皮肤、口鼻黏膜吸收药性,并借助温热效应,达到开泄腠理、宣通鼻窍、祛风散邪、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润燥止痒的目的。对于秋季呼吸道过敏效果显著。

处暑情志调摄:安宁平和以应秋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黄帝内经》)。秋气通于肺,在志为悲。肃杀之气易引发人的悲忧情绪。过度悲伤忧虑最易伤及肺气。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抵抗力下降,易感外邪。宜多登高望远、培养雅致爱好、陶冶情操、增加社交。还可以练习静功:如腹式呼吸法、静坐冥想等,有助于安定心神,收敛浮散之气,使情志平和。

处暑运动保健:舒缓柔和以养形

此时运动宜“收敛内养”,避免大汗淋漓,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散步、瑜伽等运动,注意需避开烈日当空、以感觉身体微微发热、呼吸加深但不急促、微微汗出为度。

处暑起居作息:早卧早起以养收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黄帝内经》)。处暑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人体应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的趋势,调整作息。亥时(21-23点)是三焦经当令,此时入睡有助于全身气血调和、百脉休养,为次日阳气升发蓄积能量。避免熬夜,防止耗伤阴津。卯时(5-7点)阳气开始升发,此时起床有助于肺气的宣发肃降,使机体顺应自然界的阳气变化,精神饱满。起床后可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

保暖避寒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虽暑热未全消,但早晚温差显著增大。尤其要注意护好肚脐神阙穴和后背督脉和膀胱经循行处,避免寒邪从这些部位乘虚而入,诱发感冒、腹痛、关节痛等。夜晚睡眠可适时添加薄被或毛巾被。

适时午休

“春困秋乏”,处暑后人体易感疲乏。中午11点至13点(午时)是心经当令,可安排20-30分钟的短暂午休,有助于养心阴、敛心阳,缓解疲劳。避免睡太久导致精神昏沉。

供稿|营养科 秦桐 中医科 臧书晗

编辑|业务拓展部 谢钰(实习)

责编|业务拓展部 王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FDA拒绝新型皮肤癌疗法,临床...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一项决定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一款由Replimune集...
原创 一... 在情感的舞台上,男人的表现常常令人捉摸不透。 有时候,一个男人突然的“逃避”,并非意味着他的冷漠与不...
儿童耳部形态异常医保报销:北京... 儿童耳部形态异常,如先天性小耳畸形,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伴随心理压力。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医保政策...
研究发现:不容易心梗的老人,大...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白细胞计数升高:HIV感染者糖... 你是不是也试过在体检时看到白细胞计数这一项,觉得没啥大不了?但你知道吗,对于HIV感染者来说,这项看...
甲钴胺的10种小搭配,治疗神经... 甲钴胺作为活性维生素B12的衍生物,能直接参与神经髓鞘合成与神经细胞代谢,是修复受损神经的“核心营养...
苹果是胰岛素的“负担”?医生劝...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守护童心,共筑阳光——家长必知...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一环。焦虑、抑郁、社交...
【时令节气与健康】处暑饮食“三...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暑气渐消但余温未散,昼夜温差拉大,空气也逐渐变得干燥,人体容易...
原创 未... 2025年8月17日,备受瞩目的北京未来之星排球大师赛在光彩体育馆迎来了精彩的决赛时刻。经过数轮激烈...
原创 “... 说到治疗癌症,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放化疗。 药液顺着血管涌入身体,换来的却是长时间的恶心、呕吐、掉头发,...
铁吸收不良:你可能忽视的‘隐形...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疲惫?可能不是你工作太累,而是身体无法吸收足够的铁。本文将带你揭秘铁吸收不良的三大机...
一丹传奇传媒与第一健康报道战略... 聚焦健康中国 签约(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李舒晴) 8月21日,一丹传奇传媒与第一健康报道战略签约仪...
三伏结束!骨科医生:关节炎患者... 三伏天一过,凉风一吹,不少人就忍不住要“撒欢儿”了。可对关节炎患者来说,这时候反而是“祸从天降”的高...
原创 朱...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富豪的传奇故事,但对许多80后和90后而言,明朝的首富沈万三或许是最为熟悉的名字。这...
抗癌新希望:疫苗或成胰腺癌和结...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简单的疫苗能够显著提高一些最致命癌症的生存率,那该有多好?最近,治疗性疫苗在对抗...
医生发现:一旦患上了高血压,这...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尿酸与早餐的关联,提醒:若想减...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老年人别只盯着胆固醇,更要关注... 近日,第十届老年医学大会在广州召开,汇聚国内外众多专家,围绕老年医学领域的重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针对...
零售药店迎来关店潮!这5类药店... 医保改革、线上分流、监管趋严三重压力下,全国药店一季度净减少3000家,近70万家药店正经历行业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