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育时钟的破壁者! 个体化综合治疗,破解高龄女性生育困境 本报记者 隋雪 通讯员 吴思怡 郑佳
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生殖医学团队
守护生殖健康,护航生命起点
本报记者 隋雪
通讯员 吴思怡 郑佳
做生育时钟的破壁者!
个体化综合治疗,破解高龄女性生育困境
“医生,我还是想再生一个孩子,还有机会吗?”在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生殖医学中心,46岁的陈丽(化名)独自来到林小娜主任医师的诊间,检查单上AMH(抗缪勒管激素)仅为0.07ng/ml,令人眉头发紧。
“AMH是反映卵巢功能和卵子数量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在2.0~6.8ng/ml,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下降。0.07,意味着卵巢储备近乎枯竭,已经是医学定义的围绝经期了。”林小娜说。
这并不是林小娜第一次面临如此棘手的状况。
由她领衔的生殖医学中心,是杭州市首批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作为杭州市医学培育学科,每年都会接诊大量在孕育路上屡屡碰壁,转而寻求辅助生殖的家庭。
“这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心接诊的辅助生殖人群越来越高龄化。” 林小娜介绍,最新月报显示,中心接诊的辅助生殖人群平均年龄已攀升至36.24岁,而一年前,这一数值还在35.07岁。
每增加一岁,辅助生殖的难度系数都会倍增。林小娜则带领团队一次次迎难而上,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破解高龄生育难题。
门诊指南
林小娜
周二周五上午 专家门诊
周日上午 特需门诊
周一上午 国际门诊
46岁决战生育时钟
46岁,怀孕生子,难度可想而知。
为何会有这样的“执念”?陈丽坦言,自己曾有过一段婚姻,20年前生下了大女儿。第二任丈夫小自己10岁,共同孕育一个孩子是两人一直未了的心愿。
卵巢功能告急,辅助生殖的开展迫在眉睫。然而,第一次促排取卵的结果就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空泡,取出的卵泡中没有卵子。
林小娜评估后决定实施PRP(富血小板血浆)卵巢灌注技术,即采集自体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再将血浆回输至卵巢。“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注射到卵巢后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泡质量。对于子宫内膜厚度不够的患者,也可以进行宫腔灌注,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宫腔环境。这种方法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就如同救命稻草。”
新方案果真奏效了。接下来的两次取卵,每次都获得了一个优质胚胎。目前陈丽已在等待胚胎移植。
个体化治疗打开生命通道
高龄生育的挑战远不止卵巢衰竭,还有更多并发症风险。
在找到林小娜团队时,40岁的张薇(化名)已辗转多家医院。辅助生殖一年多迟迟未能成功,直到发现问题所在:一个3.8cm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压向宫腔,成了阻碍新生命着床的大山。
“去了好几家医院,都建议做腹腔镜手术摘掉子宫肌瘤。但是手术做完要一年后才能尝试怀孕,我等不起……”
林小娜清楚地知道,张薇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若带瘤促排,即使着床成功,怀孕后受激素影响,子宫肌瘤也可能快速增大,威胁母婴安全;若先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并不复杂,但修复需要时间,手术后子宫瘢痕破裂也是一个潜在问题。
“我们的生殖中心集结了生殖内分泌科和生殖外科两大团队,面对复杂病情,可以综合研判,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团队整体评估后,决定采用冷刀联合电切的宫腔镜包膜内子宫肌瘤切除,尽管手术难度系数更高,但可以缩短子宫修复时间,且不留疤痕。
手术顺利完成,2个月后再次进行宫腔镜评估,创面已完全愈合,内膜长到9mm。术后3个月,张薇传来了胚胎移植受孕的喜讯。
在林小娜看来,要破解高龄生育的社会性难题,不仅仅要依靠辅助生殖技术,更重要的是促进生育力保护关口前移。
为此,团队联动全市妇幼保健专科联盟,积极开展“暖心助孕”行动,面向基层公卫人员开展生育力评估培训,同时依托婚孕检,筛查出高危人群,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有效治疗。
“到今天,医学仍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力量去帮助患者。”林小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