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癌症确实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这与遗传基因变异(遗传易感性)以及家庭成员间共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若家族中有多位癌症患者,了解相关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是有意义的。以下介绍四种遗传倾向相对明显的癌症类型及其特点:
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癌症类型:
1、肝癌-关注乙肝病毒背景下的家族聚集
肝癌本身通常不直接遗传,但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乙肝病毒感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家庭内密切接触在家族中传播。在我国,相当比例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呈现家族聚集现象。因此,若父母(尤其母亲是乙肝携带者)患有肝癌,其子女属于高危人群:
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肝脏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脏超声/CT/MRI、AFP等)。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右侧胁肋部疼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2、乳腺癌-遗传倾向较为明确
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较为深入,约5%-10%的乳腺癌与遗传性基因突变(如BRCA1, BRCA2)有关。若直系亲属(母亲、姐妹、女儿)患有乳腺癌,尤其需注意:
母亲若在较年轻时(如绝经前)罹患乳腺癌,其女儿患病风险比一般女性高2-3倍。
若家族中有多位亲属患病,特别是发病年龄轻(<50岁)、双侧乳腺癌或同时有卵巢癌患者,需高度警惕遗传性乳腺癌的可能,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若母亲发病年龄较大(>50岁)且家族中仅此一例,则遗传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保持常规筛查。
3、胃癌-警惕遗传性弥漫性胃癌
约5%-10%的胃癌具有遗传背景。遗传性弥漫性胃癌(HDGC) 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常由CDH1基因突变引起。其特点包括:
家族史: 两代直系亲属中至少有两人患弥漫型胃癌,且其中至少一人发病年龄<50岁。
若符合上述家族史特征,家族成员患胃癌风险显著增高。属于此类高风险家族者,应尽早咨询遗传专科医生,评估进行基因检测和制定严格筛查(如定期胃镜)或预防性措施的必要性。
4、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风险高
约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是一种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APC基因突变导致),特征为:
青少年时期起,大肠内即出现成百上千枚腺瘤性息肉。
若不进行预防性结肠切除术,几乎所有患者在40岁前会发展为结直肠癌,癌变风险极高。
林奇综合征(HNPCC)是另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特别是年轻患者或多发息肉患者,应寻求专业评估。
具有家族史仅意味着个体患病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群,并非必然患病。多数癌症是散发性(非遗传性)的。了解家族史有助于识别高风险个体,从而更早启动针对性的筛查和预防策略。如有疑虑,建议咨询肿瘤科或遗传咨询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