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不少天疱疮患者饱受困扰:“冯医生,身上总起大水疱,破了又痛又流水,反反复复,太折磨人了!”
观察发现,这类患者常有共同点:身体困重、食欲不振、大便粘腻不爽,舌苔常常厚腻。
这并非偶然!中医认为,许多天疱疮,尤其是水疱饱满、破溃后渗出多、糜烂面难愈合的,其核心病机常与**脾虚湿盛**密切相关。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因此,冯春雷医生治疗此类天疱疮,强调内外合治,标本兼顾:
内治之本:健脾益气,清热祛湿 – 恢复脾的运化功能,断绝湿邪之源,同时清解肌肤蕴积的湿热毒邪。
外治之标:燥湿收敛,促进愈合 – 直接作用于皮损,减少渗出,清洁疮面,缓解痛苦,加速愈合。
一位45岁女性,天疱疮病史1年余。躯干、四肢反复出现松弛性水疱,易破溃形成糜烂面,渗出明显,伴瘙痒疼痛。自觉乏力,纳差,腹胀,大便溏粘。
刻诊:精神疲倦,面色欠华,皮肤见多处糜烂、渗液,部分结痂。舌淡胖,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濡滑。
辨证:脾虚湿蕴,兼夹湿热。脾虚失运则乏力、纳差、腹胀、便溏;水湿泛溢肌肤则起疱、渗液;湿郁化热则舌苔黄腻。
内服方: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白扁豆、泽泻、黄芩、黄柏、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外洗方:黄柏、苦参、马齿苋、地榆、白鲜皮、枯矾
医嘱:饮食清淡易消化,严格忌食辛辣、油腻、海鲜发物及甜腻生湿之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注意休息。
坚持内服外洗治疗2周后,患者反馈新发水疱减少,原有糜烂面渗出明显减少,瘙痒疼痛减轻,食欲改善,精神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