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俗称“蛀牙”)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很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牙上有个小黑点”。实际上,龋坏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深,处理方式也大相径庭。大连齿医生口腔医生总结:龋坏程度分三级,治疗方式各不同!
龋坏的“进化史”:从浅到深,危害逐级升级
第一级:浅龋(早期龋)
症状:牙釉质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褐色小点,无明显疼痛,仅在探诊时有粗糙感。
危害:细菌已突破牙釉质,若不及时干预,会向牙本质蔓延。
处理方式:
去除腐质+补牙:用牙钻或激光去除龋坏组织,填充树脂或玻璃离子材料。
预防性措施:涂氟、窝沟封闭(尤其儿童)。
第二级:中龋(中期龋)
症状:龋洞形成,对冷热酸甜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
危害:细菌已侵入牙本质浅层,接近牙髓腔。
处理方式:
垫底充填:先使用护髓材料(如氢氧化钙)保护牙髓,再补牙。
定期复查:若龋洞接近牙髓,需密切观察是否发展为深龋。
第三级:深龋(晚期龋)
症状:龋洞深大,食物嵌入后疼痛,冷热刺激持续数分钟,甚至夜间自发痛。
危害:细菌已到达牙本质深层,可能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
处理方式:
根管治疗(杀神经):若龋坏导致牙髓感染,需清除坏死牙髓,消毒根管后填充。
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脆弱,需做牙冠保护。
拔牙(极端情况):若牙齿严重松动或根尖吸收,可能需拔除。
防龋关键:早发现、早干预
1. 日常护理
正确刷牙:每天2次,使用含氟牙膏,巴氏刷牙法(45度角轻刷牙龈沟)。
牙线/冲牙器:清洁牙缝,避免食物残渣滞留。
控制饮食:减少糖分摄入,尤其避免睡前吃甜食。
2. 定期检查
儿童:每3-6个月涂氟,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即做窝沟封闭。
成人:每年至少1次口腔检查,使用菌斑显示剂检测清洁效果。
3. 高危人群注意
孕妇: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妊娠期牙龈炎”,需加强口腔清洁。
戴假牙者:活动义齿需每天摘下清洁,避免基托覆盖区龋坏。
龋病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但拖延治疗可能导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大连市民若发现牙齿黑点、敏感或疼痛,务必尽早至正规口腔机构就诊,避免发展为牙髓炎甚至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