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了解糖尿病的类型与特征,对预防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下面,让我们一同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
一、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它的发病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错误攻击胰腺的胰岛β细胞,使其严重受损甚至被完全破坏。而胰岛β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关键,一旦受损,胰腺就无法产生足够胰岛素。胰岛素对人体新陈代谢极为重要,它能调节血糖进入细胞,为细胞供能。缺乏胰岛素,血糖无法进入细胞,就会在血液中累积,导致血糖升高。
1型糖尿病患者症状明显且突然,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患者常感到极度口渴,频繁喝水仍难以缓解;排尿次数增多,影响日常生活;食量增加,但体重却不断减轻。由于自身无法产生胰岛素,患者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注射维持血糖水平。若中断胰岛素治疗,身体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引发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最大,以往常见于成年人,近年来,青少年患者也逐渐增多。发病初期,患者胰腺仍能分泌胰岛素,但身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血糖难以被细胞摄取利用,从而升高。
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一些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视力模糊、手脚麻木或刺痛等轻微症状。在疾病初期,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部分患者血糖可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病情发展,多数患者最终还是需要药物治疗甚至胰岛素注射来维持血糖稳定。
三、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在怀孕期间首次出现的糖尿病。孕期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在帮助胎儿发育的同时,也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孕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
妊娠糖尿病通常在怀孕24~28周时通过糖耐量试验筛查。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可能有多饮、多食、多尿等表现。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健康有潜在风险,可能导致胎儿过大,增加难产和剖宫产概率;引发早产,使早产儿面临健康问题;还会增加新生儿低血糖风险。不过,大部分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日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类型,还有特殊类型糖尿病,由特定遗传或疾病等因素引起,虽相对少见,但同样不可忽视。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发病机制和特征各异,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察觉身体异常,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