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一道坎,30岁一个坡?在追求“冻龄”的今天,抗老的起跑线早已大幅前移。法令纹的阴影、肌肤弹性的流失、熬夜后难以恢复的暗沉,让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也开始产生年龄焦虑。自此,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宣称有“抗老”、“抗衰”功效的护肤品,其中就有中国本土品牌“林清轩”。
林清轩成立于2003年,自诞生起就主打“抗老”、“修护”,致力于探寻蕴含强大抗老修护能量的东方植物,最终决定主营红茶山抗老护肤。但林清轩因宣传自家产品“抗老”,被多次行政处罚!
最近的一次是在2025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4年9至10月,林清轩经营场所的2块广告灯箱中使用了“林清轩 山茶花抗老修护专家”的广告宣传字样,用于宣传肌底液与精华油2款产品。朝阳市监局认为,林清轩宣传的产品没有备案“抗老”功效,属于虚假宣称。
尽管林清轩拿出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评审结论和行业协会的证明函企图证明其功效的真实性,在朝阳市监局进行核查后认为:第三方机构和行业协会没有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证明资格,林清轩用于自证的文件不能作为“抗老”功效的科学依据。
最终,朝阳市监局决定对林清轩处罚款21234.5元。类似的情节自21年开始就有上演。几年以来,林清轩因虚假宣称被多次罚款。
林清轩在备案时,给2款产品分别备案了“抗皱”、“紧致”、“修护”功效,但上述功效不能直接证明产品有“抗老”功效。除非品牌方直接按照【特殊化妆品注册“抗老”新功效】的思路进行注册管理,否则林清轩很难避开监管处罚。 归根结底,林清轩这次“翻车”的本质原因是企业合规意识不到位,对市场监管的实践处罚概念不了解,实际经营过分依赖经验而不够规范。
林清轩这次受罚不仅被行政罚款,还受到市场热议,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此次案例提醒化妆品经营企业必须从前次处罚吸收教训,并谨慎做好化妆品注册、备案工作,提高合规意识,才能稳稳立足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