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去种牙,结果医生一看片子说:“哎呀,你这骨头不够啊,得先‘加点骨头’才能种!”
你一听可能就懵了:种牙就种牙,怎么还得植骨?别人种牙也没这步啊?是不是医生想多收我钱?
别急,今天咱们就把“植骨”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让你明明白白。
种植牙植骨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植骨就像给地基不够深的房子“填土”,种牙需要把人工牙根(种植体)稳稳当当地“种”进你的牙槽骨里。这牙槽骨,就是托住牙齿的“地基”。
植骨呢,就是当医生发现你这个“地基”(牙槽骨)太薄、太矮或者不够结实,没法稳稳“种”下牙根时,就往里面添加一种特殊的人工骨粉。
这种骨粉的成分跟你自己的骨头很像,身体一般不会排斥它。等这些骨粉跟你原来的骨头慢慢长在一起,变成足够厚实的新骨头后,就能在上面稳稳当当地种牙了。
为啥非得植骨不可?
打个比方你就懂了:你想在土里种棵树,希望它长得牢靠,是不是得保证树根周围有足够多、足够厚的土紧紧包着?种牙也是一样的道理。
人工牙根需要被充足、健康的牙槽骨紧紧包围,才能像真牙一样稳固,经得起啃咬,用得长久。
但是!很多原因会让你的牙槽骨“缩水”变少:
天生的骨头就薄;
牙周病、蛀牙严重、牙根发炎等炎症长期破坏骨头;
受过外伤磕碰过牙齿;
牙齿掉了很久一直没补;
长期戴着活动假牙,假牙老压着牙床…
这些情况都会让牙槽骨的高度、宽度或者密度达不到种牙的要求。医生会通过拍口腔CT仔细测量评估。
如果骨量确实不够硬种,那就得先“加骨头”——植骨,打好基础,不然强行种下去,牙根不稳,种牙很容易失败松动。
哪些人种牙前可能得“加骨头”?
不是每个缺牙的人都要植骨,但如果你有下面这些情况,植骨这事儿很可能跑不掉:
牙齿受过“伤”或“病”: 比如以前牙齿受过外伤、有严重的蛀牙烂到根、牙周炎特别厉害,这些都可能不光弄掉了牙,还“吃掉”了不少支撑的骨头。
牙周病老病号: 牙周病是掉牙的“大户”,而且很多要种牙的人本身就有牙周问题。这病拖着不治,牙槽骨就会像水土流失一样慢慢萎缩。
牙齿掉太久没管: 缺颗牙觉得无所谓,好几年都不理?坏事了!缺牙的地方,骨头长期没东西咬合刺激,就像机器不用会生锈一样,会自己萎缩变薄变矮。旁边的牙也可能慢慢歪过来挤占空间,导致缺牙区和邻牙区骨头都不够用了。
长期戴活动假牙: 活动假牙天天压在牙床上吃东西,时间长了也容易加速下面骨头的吸收流失。
具体到个人要不要植骨,医生得根据你的口腔CT和检查结果来判断,不是随便说的。
关于植骨,你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植骨疼不疼?
放心,手术都是在打麻药下做的,过程中你主要是感觉到医生在操作,有些压迫感,但不会有剧烈的疼痛。做完手术麻药退了,伤口地方可能会有点肿痛,一般3、4天就慢慢消了,比拔牙好受点。
植骨后多久能种牙?
这个看情况,医生会给你定计划:
有时候拔坏牙的同时就能把骨粉填进去。
有时候种牙和植骨可以一次手术搞定(条件允许的话)。
更多的情况是:先单独做植骨手术,然后等3到6个月,让填进去的骨粉跟你自己的骨头好好长结实了,再去种牙。
每个人骨头长得快慢不一样,耐心点,听医生的,骨头长好了再种,后面才省心。
植骨后怎么护理?
手术当天: 别刷牙别使劲漱口,小心别碰到伤口。拿冰袋(裹毛巾)在手术那边脸上冷敷一下(敷20分钟歇20分钟),能帮助消肿。
24小时后: 可以改成温温的毛巾热敷(同样别太烫),促进血液循环,舒服点。
吃东西: 当天和头几天,吃温的、凉的、软烂好嚼的东西,比如粥、面条、鸡蛋羹。别吃硬的、烫的、辣的、刺激的。
4天以后: 伤口在愈合期了,注意营养,多吃点高蛋白的东西(鱼、肉、蛋、奶),帮助骨头长好。还是避开那些刺激、硬的食物。
最后提醒一句: 牙齿掉了千万别拖!拖得越久,下面的骨头“缩水”就越厉害,以后想种牙就更麻烦,可能要多花钱多受罪(比如植骨)。所以,缺牙了早点去看,该补就补,该种就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