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湿免疫领域,齐岩医生以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备受患者信赖。她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并非单纯的关节炎症,而是全身免疫紊乱在局部的表现,中医治疗应着眼于调节体质、祛除病根,而非仅仅止痛。
中医视角下的类风湿关节炎
齐岩医生指出,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其核心病机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加之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导致痰瘀互结,引发关节肿痛。她强调,若仅依赖西药消炎止痛,忽视体质调理,病情容易反复。而通过中药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许多患者的关节肿胀和晨僵问题都能得到改善。
三类加重湿邪的食物需警惕
在临床诊疗中,齐岩医生尤其注重饮食对病情的影响。她提醒患者,以下三类食物易助长湿邪、加重痰瘀,应尽量少碰:
1. 高脂肪油腻食物:如炸鸡、肥肉、奶油制品等。这类食物黏腻难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受损,湿邪内生,与风寒结合形成“湿浊”,沉积在关节处,加剧肿痛和僵硬。
2. 生冷寒凉食物:如冰镇饮料、生鱼片、西瓜等。寒凉食物会损伤阳气,尤其伤害脾肾。肾阳不足则水湿不化,脾阳虚弱则湿浊停滞。许多患者反映,食用生冷食物后关节疼痛加重,这正是寒湿邪气深入经络的表现。
3. 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火锅等。虽然辛辣能短暂促进血液循环,但过量食用会耗伤阴血,助长虚火。类风湿本质是“本虚标实”,阴虚火旺时,关节红肿热痛会更明显,甚至诱发急性发作。
调理肝肾脾胃是关键
齐岩医生解释,这些食物之所以影响重大,关键在于它们会破坏肝、脾、肾的功能。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外邪易侵;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湿盛则痰瘀阻滞关节,形成畸形。湿邪与瘀血结合,病情缠绵难愈,甚至侵蚀骨质。
她建议患者平时多吃山药、薏米、黑豆、枸杞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并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温阳散寒。同时提醒,关节怕冷不怕热,冬季务必注意保暖,夏季避免空调直吹。
在齐岩医生看来,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需标本兼顾,通过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化痰瘀的综合疗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