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是全球范围波及最广的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流行,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增加,我国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地夏季频繁出现疫情。
登革热传播途径 登革热不会人传人,不会通过直接接触、飞沫或食物传播。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 登革热的特征性表现有:突发高热(39℃~40℃),“三痛”(剧烈头痛、眼球后痛、肌肉/关节痛),“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皮疹(发病后3~6天四肢躯干出现红色斑丘疹或出血点)。需要警惕的是,少数患者病情会出现进一步恶化,会出现严重休克、出血和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若出现腹痛、呕吐物带血、嗜睡、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可能进展为登革出血热或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的健康监测
感染登革热后会出现全身剧烈疼痛,典型登革热的致死率通常低于1%,但重症登革热常并发多个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一旦怀疑感染登革热,应及早就医。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治疗是防止出现重症和防止进一步传播的重要措施。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具体的症状及住家周围是否有人感染登革热的情况。我们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向身边的人宣传登革热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登革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防蚊灭蚊,共同创造无蚊环境,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如何预防登革热
首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清除蚊虫滋生地。定期清除家庭单位范围内的各种积水,如花盆托盘、空调托盘、水桶;疏通管道,定期检查下水道,屋顶排水沟,水养植物处理,家中水培植物每周换水,或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剂;疏通沟渠,清理淤泥杂草,清除小容量垃圾等,防止蚊虫滋生。
其次,做好物理屏障防护,防蚊叮咬,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和电蚊拍。外出注意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在树荫草丛逗留,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避开高峰时段。伊蚊多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活动,应减少清晨和傍晚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做好防护。
最后,协同社区共同行动。居民区要做好小区下水管井系统水体管理和滋生蚊虫消杀工作,配合政府灭蚊喷药,及时报告并处理积水区域。外出旅游时,提前了解登革热疫情,目前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地区等国家都已经进入了登革热的流行季节,大家去这些地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吴娟 实习编辑 荣福泉
"岁月华章"银发风采展示
来源:大众卫生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