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经络学说,听起来充满了神秘感,却实实在在对生命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这经络图,就像城市的交通地图一样,四通八达。在身体里,经络纵横交错,让气血遍布全身,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中医的经络有哪些,有什么健康调理上的意义和应用?
《医学入门》说:”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意思就是,经脉是路径,是主干道,旁边的分支是络。
经络网交织,遍布全身。在内,连着五脏六腑;在外,分布于头、四肢、躯干、筋骨、皮毛。
往细了说,经络可以分为经脉和络脉。经脉里蕞重要的是:十二正经脉、奇经八脉。前者像河流,让身体气血阴阳循环无端。后者像湖泊,前者旺盛时,后者负责积蓄多余的气血,当前者亏虚时,后者负责开闸灌溉、供应气血。
十二正经脉、奇经八脉为主的经络,构成了一个精密的系统,通过气血的输布,阴阳的调节,平衡身体状态。
十二正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每条经脉都与特定的脏腑相络属,是脏腑气血运行的通道。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
由于八脉不拘于十二经脉,与之没有直接的表里配属关系,且和脏腑无直接连属,所以称之为“奇”。
中医上重视经络,因它有两个重要作用。
其一:循经判断、概括病机和部位。
比如头痛的情况,可以按经络分为:痛在前额的,归纳为阳明头痛;痛在两侧的,归纳为少阳头痛;痛在头顶的,归纳为厥阴头痛。
其二:选择对应的归经药和组方。
知道了病机在何经络,也就是知道了身体哪里不舒服,会有什么症状。选择相应的调理方法。
比如用方上:小柴胡汤,主要调理少阳证。少阳证是哪里不舒服呢,胸胁胀痛、食欲不振、心烦想呕、口干、口苦、目眩。这都是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肝胆流经的地方。
比如用药上:中药里,每个药都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性质,温热药可以调理寒证,不如附子。苦味的要可以清热下火,比如黄连。
药物走向和作用,也有不同的经络侧重。比如麻黄,善于走肺经、膀胱经,所以可以应用在调理肺气失常的咳嗽、膀胱失常的小便不利等症。
白芍,善于走肝、脾经,可以调理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肝郁引起的胸胁痛等症。白芍也常用在调肝的方药中,比如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逍遥散。
以上讲到药物,建议在医生辨证帮助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