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科门诊,有一种疾病让人羞于启齿,却又不得不重视,它就是“子痈”。西医病名叫做睾丸炎或附睾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子痈”的神秘面纱。
一、子痈到底是什么?
子痈,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睾丸或附睾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简单来说,睾丸或附睾被细菌等“坏家伙”入侵,就有可能会发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牵扯到小腹胀痛。这种病在古代就有记载,清代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里提到:“子痈肾子作痛,下坠不能升上,外观红色者是也”。这说明,子痈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
在西医学中,子痈主要对应睾丸炎或附睾炎。睾丸本身抗感染能力很强,但附睾却很容易“中招”。一旦附睾发炎,很容易波及睾丸,形成附睾-睾丸炎。
二、子痈是怎么来的?
子痈可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它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
情绪问题是其中一个原因。现代社会压力大,很多人经常忧思恼怒,肝气郁结,如果再加上跌打损伤、寒湿侵袭、房事不洁等,细菌就可能会趁虚而入,引发子痈。
从西医角度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是子痈的“幕后黑手”。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尿道器械操作、手术等途径逆行感染,悄悄潜入睾丸和附睾,引发炎症。
三、子痈有哪些症状?
急性子痈来得很快,患者会突然感觉一侧阴囊肿胀疼痛,疼痛甚至会放射到腹股沟、小腹和腰部。这时候,阴囊皮肤红肿,附睾或睾丸肿大,触痛明显。如果形成脓肿,肿块还会出现波动感,就像一个“小水囊”。
而慢性子痈则比较“隐匿”,患者多为阴囊内隐痛或胀痛,附睾轻度肿大,质地硬韧。如果双侧都受影响,还可能引起不育症,是个“隐形杀手”。
四、子痈怎么诊断?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用手触摸患侧附睾,看看有没有结节、肿块或变硬。此外,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尿液中有大量白细胞,那很可能就是细菌感染的“证据”。
阴囊超声更是诊断子痈的“神器”。它能清晰地显示附睾、睾丸的大小、回声等情况。这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个“内部扫描”,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五、子痈怎么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是治疗子痈的一大“法宝”。对于急性子痈,中医主张解毒利湿、凉血消肿。这就像是用“灭火器”扑灭炎症的“火焰”。而慢性子痈则需要疏肝补肾、活血散结,这就像是给身体“补补元气”,增强抵抗力。
此外药物外治也是治疗子痈的有效手段。比如如意金黄散(膏)和阳和解凝膏等,可通过外敷药物来减轻疼痛、缓解肿胀。同时还应配合西药治疗,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如果睾丸化脓严重,或者慢性子痈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那就可能要通过手术治疗。
六、子痈怎么预防?
预防子痈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首先,要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适度锻炼,增强体质,让身体像“铜墙铁壁”一样,抵御外邪的入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要注意保护阴部,避免受伤。这就像是保护自己的“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
在进行导尿、手术等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同时,要注意外阴清洁,保持干燥,别让细菌有可乘之机。
七、子痈的康复调护
康复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可以舒缓和放松身体,提高调节能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通过这种“身心合一”的锻炼,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健康。
八、子痈的警示和重视
子痈虽然听起来有点“羞涩”,但它对男性健康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尤其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更是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阴囊肿胀、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别让病情恶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子痈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子痈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科学治疗它、合理预防它,就能让“蛋蛋”保持健康。
参考文献:
[1]游旭军,周骏.慢性附睾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与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4,30(09):848-853.
作者简介:李鑫,男,汉族,云南中医药大学2024级中医外科学专业男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李焱风副教授。
栏目名称:《男性健康与家庭幸福》
实施主体: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秦国政科普工作室
实施主体:云南中医全媒体运营中心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与生殖医学科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委会
栏目主编:秦国政
栏目组稿:林煦垚
责任编辑:李朝瑞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生殖医学科简介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生殖医学科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第五、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和慢性前列腺炎重点研究室挂靠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和生殖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依托科室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秦国政传承工作室、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秦国政科普工作室等科教平台。
科室业务集临床、科研、教学、学术研究于一体,已培养男科与生殖医学硕士、博士、博士后110余人,承担各级科研立项项目5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4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