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4岁的张学良之子张闾琳登上了回国的航班。当飞机起飞时,他在机舱内遇到了一位中国通,两人愉快地交谈着。张闾琳忽然深情地用英语说道:“我终于能回到故乡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与思乡的情绪。实际上,张闾琳是按照父亲张学良的指示返回祖国大陆,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为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父亲拍摄一些照片,借此缓解张学良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而张闾琳本人也怀着复杂的情感——对祖国大陆的回归,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
那么,张闾琳的父母到底经历了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呢?为何他们始终未能回国,导致张闾琳的成长经历如此独特?
张闾琳是张学良与赵一荻的唯一儿子,同时也是张学良最小的孩子。尽管他是张学良与赵一荻的亲生儿子,但他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亲的温暖。张学良因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结果被蒋介石软禁了50多年,直到蒋经国去世后,他才得以与家人团聚。张闾琳便是在张学良忙于国家大事、身陷困境时出生的。
由于母亲赵一荻当时并未获得公众的广泛认同,张闾琳自出生起便饱受歧视,尽管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从未对他有过偏见。那么,这三位主要人物的关系究竟是如何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于凤至的背景。她于1898年出生在吉林省,来自富商于文斗之家。由于家境优渥,童年时期的于凤至过得相当幸福,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宠爱,生活条件也十分优越。后来,她进入学校学习,凭借着聪明才智和父亲的培养,她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13岁时便考入了当地有名的师范女子院校。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张作霖注意到了她的才貌。凭借她的容貌和才华,许多男性都希望与她建立亲戚关系,其中就包括张作霖。
张作霖不仅仅看中了她的容貌,还相信风水大师所言的卦象合婚。根据大师的说法,于凤至和张家公子的卦象非常契合,若能成婚,将为张家带来荣华富贵。因此,张作霖最终向于文斗提亲,虽然此时于凤至年仅19岁,张学良才15岁。最初,于文斗并不愿意将女儿许配给张学良,认为他作为军阀后代,必定会娶多个妻妾,但最终,张作霖再三保证,于文斗才勉强同意。然而,婚姻却没有尊重新人的意愿,于凤至顺从父亲的安排,而张学良则因受到西式教育,心中对自由恋爱充满憧憬,对这种包办婚姻充满不满。
尽管张学良内心充满抗拒,他仍然称于凤至为“大姐”,并继续享受他对烟花巷柳地的留恋,而于凤至虽然心有不满,却始终默默地忍受,并专心做起了张家的媳妇。张学良有时候被传说“害怕”自己的妻子,事实上,他所惧怕的并非于凤至的威严,而是对她的愧疚。自从于凤至进入张家,她便将家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且从未对张学良的恋情做出过任何反应。即便大家都知道张学良与赵一荻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依旧保持沉默。这样的宽容与隐忍也赢得了张家人的敬重和同情。
在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于凤至一直陪伴着张学良,成为他在公共和私人事务中的得力助手。她积极参与抗战慰问,支持战争募捐,并深得民众爱戴,赢得了“东北第一夫人”的称号。在这段时间里,张学良逐渐接受了她,并称她为“夫人”,但心中依然难以忘记赵一荻。
赵一荻,原名赵四小姐,1912年生于香港。她的父亲是清朝的官员赵庆华。她与张学良的相识可以说是一场偶然。1927年,在天津的蔡公馆舞会上,年仅15岁的赵一荻遇见了26岁的张学良。两人一见钟情,之后张学良频繁地与赵一荻见面,不顾社会舆论和父母劝告,最终赵一荻追随张学良来到奉天。为此,赵庆华曾在报纸上宣布与女儿断绝父女关系。
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恋情开始时充满了争议,然而赵一荻甘愿放弃自己的家庭名分,成为张学良的秘书,并与他携手度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即便外界批评她降格为张学良的秘书,她依旧甘心如初。最终,张学良与赵一荻有了唯一的孩子——张闾琳。然而,由于张学良频繁忙于军事事务,未能给予张闾琳足够的陪伴。
在张闾琳的成长过程中,赵一荻并未得到全社会的接受,然而于凤至却意外地为她们母子提供了帮助。她以自己的名义为赵一荻母子盖了一栋小洋楼,并定期探访。这样,张学良的家庭便成了两位女性的奇妙共处之地,也让张学良得以享受着两位女人的关爱。
然而,随后的历史事件导致了家庭关系的变动。“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直到蒋经国去世后,才得以获得自由。于凤至也因劳累过度患上乳腺癌,不得不前往美国治疗。为了让赵一荻能在美国照顾张学良,于凤至将张闾琳交给了伊雅格夫妇照顾,让他远赴美国接受教育。
此后,张闾琳便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离别生活。他在美国逐渐长大,成绩优异,最终考入加州大学,并进入航天局工作。虽然他在美国过得非常好,但他渐渐遗忘了母语——中文,也逐渐模糊了对父母的记忆。正如伊雅格当时所计划的,他的真实身份被严格保密,以保护他的安全。尽管如此,他的心中仍然保持着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在台湾,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生活并不轻松。张学良因长期被软禁,性格变得喜怒无常。赵一荻始终没有离开他,并时常通过寻找张学良的朋友来为他解开心结。直到台湾放宽了对张学良的限制,赵一荻才获得了自由活动的机会,但张学良依旧无法离开台湾。此时,赵一荻开始频繁联系张闾琳,寻求与他重聚。
张闾琳最终得知了父母的思念后,开始更加关注两位父母的感情。在蒋经国去世后,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他与赵一荻一起飞往美国定居。张学良虽然身在美国,但依然心系祖国。他嘱咐张闾琳回国祭拜祖父张作霖。张闾琳带着父亲的遗愿回到祖国,参观了故宫、东北的历史遗迹,并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寄给了远在美国的张学良。
这次回国,张闾琳不仅完成了父亲的心愿,还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了惊叹。他参观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赞叹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飞速进展。通过这次经历,张闾琳对祖国的情感愈发深厚,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闾琳的儿子张居信后来也考入了北京大学,张家与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