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家解读汇编——第54条
创始人
2025-07-09 20:35:24
0

第54条: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脏无他病,里和也。卫气不和表病也。《外台》云;里和表病,汗之则愈。所谓先其时者,先其发热汗出之时发汗则愈。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脏无他病,里气和也。时以暂言,谓或时则然,或时不然也。卫气不和,表不固也。先其时,言于未发热之先也。方见太阳上。

喻嘉言《尚论篇》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藏无他病四字,檃括人身宿病,即动气不可发汗,亦在内。见里无病而但表中风邪,乃有汗出不愈者,必是卫气不和也。设入于营,则里已近灾,未可宴然称无病矣。时发热者,有时发热,有时不热也。故先于未发热时,主用解肌之法,邪自不留也。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上节自汗出,言荣气自和于内,致卫气不与相谐而其病在荣;此节自汗出,言卫气不和于外,致荣气不与相将,故时发热自汗出而其病在卫。时发热者,发热有时也。先其时发汗者,先其未热之时,而以桂枝汤发其汗也。合上二节皆言桂枝汤调和荣卫之义。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上节卫气之不和,乃卫气不与荣气相和也,此节卫气之不和,乃卫气之自不和也。脏无他病者,内无别病也;时发热自汗出者,发作有时也;先其时发汗者,先其未发之时,以桂枝汤发其汗,卫气和而愈矣。此二节皆言桂枝汤,能和荣卫而发汗,亦能和荣卫而止汗也。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人之一身,经络纲维于外,脏腑传化于中。而其为病,从外之内者有之,从内之外者有之。脏无他病,里无病也。时发热自汗,则有时不发热、无汗可知。而不愈者,是其病不在里而在表,不在营而在卫矣。先其时发汗则愈者,于不热无汗之时,而先用药取汗,则邪去卫和而愈。不然,汗液方泄而复发之,宁无如水淋漓之患耶!

柯琴《伤寒来苏集》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藏无他病,知病只在形躯。发热有时,则汗出亦有时,不若外感者,发热汗出不休也。《内经》曰:"阴虚者,阳必凑之,故时热汗出耳。"未发热时,阳犹在卫,用桂枝汤啜稀热粥,先发其汗,使阴出之阳,谷气内充,而卫阳不复陷,是迎而夺之,令精胜而邪却也。

吴谦《医宗金鉴》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注)此释上条荣卫不和之证,而又就其时发热汗出者,以明其治也。脏,里也。无他病,谓里无他病也。有时发热,有时不热,有时汗出,有时不汗出,其表病流连而不愈者,非荣不和,是卫强不与荣和也。当于未热未汗之时,预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迎而夺之,以遏其势,则热退汗敛,而病自愈矣。

(集注)方有执日:时以暂言。卫气不和者,表有邪风而不和也。先其时者,言于未发热之先也。

程知日:阴虚诸病,亦时发热自汗。若里无他病,而时热自汗,则为卫受风邪,未得解散,宜于将发之时,先用桂枝汤乘其欲动而击之。

程应旗曰:桂枝为解肌之剂,而有时云发汗者,何也?以其能助卫气升腾,使正气得宣而汗出,与麻黄汤逐邪气,使汗从外泄者不同。

汪琥曰:及其发热自汗之时,用桂枝汤发汗则愈。苟失其时,则风邪入里,病热必深,桂枝汤非所宜矣。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注】病人脏腑无他病,惟有定时发热,因有定时自汗出,每热则汗出,与无热而常自汗出者不同。而推其所以不愈者,即《内经》所谓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此卫气因阳热之凑而不和也。治者先于其未发热之时发其汗,欲从汗以泄其阳热,并以啜粥,遵《内经》精胜而邪却之旨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上节言卫气不和,乃卫气不与营气相和;此节言卫气不和,乃卫气之自不和也。

张令韶云:此二节言桂枝汤能和营卫而发汗,亦能和营卫而止汗也。

柯韵伯云:一属阳虚,皆令自汗,但以无热、有热别之,以常汗出、时汗出辨之,总以桂枝汤啜热粥汗之。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本节注家又满口风中卫矣。执卫气不和四字作话头,但以发热汗出为证据,余字遂作闲句读。孰意其为病人中所罕见之人,与太阳病不可同日而语。固非风中卫,亦非如注家所谓寒伤营。殆寒则伤营,则字便非予人以共睹。或疑其脏有他病者有之,以其有发热无恶寒,失却初得病时之本相。且自汗出,安知非汗出辄复热,不为汗衰之阴阳交病乎?异在时发热,纵有他病不为剧,不过如疟论所谓病以时作,有时而休耳。但热看似痺疟,特彼证又欲呕而无汗也。下文则有休作有时之往来寒热证,却非脏病之脏病。曰脏腑相连,有发作有时之续得寒热证,亦无他病之他病。曰热入血室,然无论其他,就如发热汗出无余证,篇内已无此病人。况脏不病而人病,谁复窥见其病所乎?可知其热也,非汗出使之然,不得谓热未发而汗发之。其汗也,非发热使之然,不得谓汗不出而热出之。乃发热不堪之时,即自汗难禁之候,一若热与汗有信约而来。热非为之前,汗非为之后,勿疑此病无愈时也。其病情藏于脉中,非形诸脉外。就令一日二三度发,而二三度之不愈如故也。所谓卫气应乃作,与邪气相合者欤?岂同上条风中于卫乎哉?《金匮》亦有热过于营者,则作营伤于寒看,度非百不一遇也。曷云卫气不和耶?此卫气为营气忙,方自和之不暇,而营气之不和不可见。缘营气所舍之处,即邪气所客之处。卫气欲共营气和谐而不得,是又内不谐,故外不和。即令先其时庸或和,后其时未必遽和矣。毕竟不和之时少,大抵不作之时多。卫气离集有定时,则自汗自止有定时。不曰常自汗出,显与上条有异同矣。上条发其汗以解脉外之邪,其汗时时可以发。本证发脉中之汗,解脉中之邪,非其时不能发。曰先其时发汗,卫未至而药先至,移时则汗至卫亦至,自尔得却邪之汗易自汗,便有精胜之热除外热。营和则卫和,一举而两愈。不曰营卫和则愈者,与药时非和卫之时,诸恙无殊不药而愈也。曰宜桂枝汤主之,曲尽桂枝汗解之长,转收麻黄发汗之效。本证诚非桂莫属,特桂枝乃太阳病之首方也。老桂枝而不用,用以收拾营卫之遗邪。宜乎伤卫伤营四字阙不书,营卫病非太阳之通病故也。彼易其说为风中肌腠主桂者,犹五十步与百步之相去,皆皮相桂枝者也。世有馈药如季氏者乎?吾愿咸有太阳病者,先受桂枝之赐也。

曹颖甫《伤寒发微》

病尝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此二节,为病后余邪不彻,营气弱,而不能与卫气相接言之,盖即《金匮》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也。自汗出为营气和,和之为言平也,血分中热度不高之说也。血分热度不高,而病后余湿,尚凝冱肌理,不能达于毛孔之外,故力弱而不能与卫气相接。营气行于肌肉,由动脉而外出孙络,故曰营行脉中;卫气由六腑淋巴管直达皮毛,不在孙络之内,故曰卫行脉外。卫气自强,故毛孔开而自汗;营气自弱,故腠理凝冱之湿,不能直达毛孔,与淋巴管中排泄之废料同出而俱散,故汗出而病不愈。要惟用辛甘发散之桂枝汤,以助肌理之血热,但令血热与出表之水气同化,则营卫和而病自愈矣。此病后但见自汗,如寒无寒,如热非热,病见于营阴之弱,以阳法救之之治也。至如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其病亦由营分之弱。曰卫气不和者,为其淋巴管中水液,自行排泄于毛孔之外,而血分热度太低,不能排泄肌腠留恋之湿邪,两者不相和,故营分久郁而时发表热。但用桂枝汤于未发热之时,则血中热度增高,使肌肉中余湿一时蒸化成汗,与在表之水气合并而出,则营气与卫气混合为一,而病自愈矣。此病后兼见发热自汗,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病见于营阴之弱,以阳法救之者也。向与门人王慎轩论《金匮》百合病,仲师所处七方,皆在发于阳者以阴法救之之例,而于发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篇中阙而不备。慎轩以为此二条足以当之,颇为近理,仲师所以不列于百合病者,或以不用百合之故,且欲留其不尽之旨,使人于无字处求之也。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千金》作“时时发热”。“汤”后成本有“主之”二字)

汪琥云:脏无他病者,谓里和能食,二便如常也。

程应旄云:如病人脏无他病,属之里分者,只发热自汗出,时作时止,缠绵日久而不休。此较之太阳中风证之发无止时不同矣。既无风邪,则卫不必强,营不必弱,只是卫气不和,致闭固之令有乖。病既在卫,自当治卫,虽药同于中风,服法不同。先其时发汗,使功专于固卫,则汗自敛,热自退而病愈。此不必为太阳中风,而桂枝汤可主者一也。凡脏病,亦有发热汗自出,连绵不愈者,骨蒸劳热类是也。

成无己云:《外台》云:里和表病,汗之则愈。

铁樵按:脏无他病云者,疑即第五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之意。阳明少阳证不见,法当自愈,乃又不愈,此无他故,只是卫气不和,予桂枝汤即愈。成氏引《外台》说,最为明爽。程注解作“既无风邪”,可商。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冉雪峰曰:桂枝汤本为解肌,而曰发汗,与上条同义。上条是卫气与营气不和,此条是卫气自身单独不和。然无论单独偕共,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营卫同出异名,两两是分不开的。不过病的来源机窍,须辨其在何一方面,以便扼要施治。此条关键,在辨析病的在卫,而不在营,在外,而不在内,即在卫在外,外病外治,汗出当愈。乃自汗出不愈,似乎与病的内因有了关系。可是病人藏无他病,开首第一句,已经明言,确确是外因,而不是内因。这个发热,不是阴虚痨瘵的骨蒸,不是阳虚脾阳的下陷等等,而只是卫外开阖调节机能失职。因之病机欲出不出,乍紧乍松,时热时不热,俨与少阳病寒热往来相似。此可与前第二十三条的如疟状,和二十五条的若形似疟参看。少阳执内外的枢纽,有此证象;太阳掌内外的启闭,亦有此证象。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即是此证适应要剂,移此为治,似可商讨。本条用桂枝汤者,着眼在自汗出三字。自汗出,就是说明表未闭,无须兼用麻黄。自汗而又发汗,卫虽未闭,卫却不和。桂枝鼓舞营气,俾内外贯通,营卫合和,即豁然而汗出,又翕然而汗止。卫病治营,为隔治法。先其时发汗者,按时发作,几成习惯,各注释为迎机而导,半渡而击,未为不是。质直言,先时是矫正习惯,变更生理,理智切实的疗法,这就是所说识在机先。或谓无他病,当作与前第五条阳明少阳证不见者解。要知此是审病的在外在内,不是审病的传不传,一是彼此连贯,一是内外区分,况明明言藏无他病,何必扯向阳明少阳呢?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这个病最常见了。“脏无他病”,就是指的内脏没有什么特殊的病,拿现在的话说,也不是肝炎,也不是肺炎等的吧。就是有这么一种证候,“时发热自汗出”,这个“时”就是定时,定时发热自汗,经久不愈。“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这也同上条一样,也由于卫气不和。那“先其时发汗”,用桂枝汤就可以好的。先其时者,它(时发热自汗出)定时嘛,假设说一天的两点钟,下午两点左右,要发热汗出,你在两点钟以前给他吃桂枝汤准好。这个我遇到很多,我一个朋友,他有一个厨师,就是这个病,已经二十年了,就是到时候发烧,完了出一身汗,过去以后就像好人一样。他那个时候也研究一点中医,他就给厨师吃这个药(桂枝汤),吃了就好了,回头高兴极了,他说这回可好了。这种病,二十年,时间也太长了,这我头一回听说(患“时发热”这么长时间),但是在临床上(“时发热”)这种情况很多。

有一些人老是怕桂枝汤热,其实它不是热(得过分),你看看前面所讲桂枝汤证,没有一个不发热的,这个也是“时发热”。要是只汗出不发热,桂枝汤还不行。现在大家有这么个毛病,见到热就不敢用桂枝,其实不对的。这个病在临床上很常见的。我在农村遇到个老太太,每天4~5点钟的时候,必要发烧,然后出汗,出完汗之后,也不发烧了,也不难受了。她是天天的(这样),也是有很长时间了。我给看的这个病,我给她开三剂药,吃了两剂药就好了。这个情况很多。

要注意,这就说明桂枝汤,不只治中风病型的表证,就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它也能调协营卫。营卫不和,调理营卫,他举这么两个例子,第一个,常自汗出;第二个,时发热自汗出。这两种情况全是营卫不协、营卫不调,这个书说是卫不和。桂枝汤专调营卫,治这种病的。

那么用药的方法呢?不定时(病常自汗出,并非“时发热”)没办法了,那还是根据一般(的服药方法),早晚吃药。有定时(时发热的情况),在发作以前两个小时(服药)最好,给吃药就可以好的。

由这个地方,你们回头看看,咱们讲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为什么里头搁桂枝汤呢?就是形如疟,日再发,是指定时发寒热,不汗出,所以不是整个桂枝汤证,不是只营卫不调,还有“不得汗出”,所以他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我们讲那个的时候就引证这一条了。讲到这个地方,回头再看看,对于那条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全是由于桂枝汤这个方药能治定时发热而汗出,可以回头看一看。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校勘】《千金要方》:“时发热”作“时时发热”。成无己本:“汤”字下有“主之”两字。

【句释】“藏无他病”,“藏”与“脏”通用,汪琥云:“脏无他病者,谓里和能食,二便如常也”。“先其时”的“其”字,是对里证而言。

【串解】成无己云:“脏无他病,里和也,卫气不和,表病也。”

《外台秘要》云:“里和表病,汗之而愈。”

里面脏器并没有发生病变,只有一个发热自汗的桂枝汤证,这是皮肤调节机能一时的障碍,即“卫气不和”,当然用桂枝汤一汗而解。

【语译】病人体内各脏器并没有发生任何病变,而只是时时发热、出汗,这是调节机能发生障碍的卫气不和的表证,应趁早服桂枝汤发汗,使皮肤排泄器官得到调整就行了。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解析】

本条论述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证治。

“病人脏无他病”,是指饮食、二便、睡眠正常,无内证可述,说明里气和。而文中又未提太阳病或脉浮、恶风寒等表证,故知也非太阳中风。只是时而出现发热、汗出的症状,且缠绵不愈,他药无效。这也是卫气不和,荣卫失调的表现。荣与卫即阴与阳之属,阴不制阳,则卫阳亢而发热;阳不护阴,则荣阴外越而汗出。治疗也应选用桂枝汤调和荣卫。但一定要在发热汗出发作之前服药,因此时阴阳荣卫较为平衡稳定而易于调节,且可避免在发作时服药汗出太多而伤正。这类疾患,临床并不少见,尤以妇女更年期时更为多见,无论使用滋阴、助阳、清热、敛汗之法均难取效,若试用桂枝汤,则往往可以收功。

倪海厦《伤寒论》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这就是说平常没有桂枝汤证,如果营卫气血不和的时侯,都可以吃桂枝汤,像这种时发热自汗出的人,常常觉得一阵水管,常常有水就不容易坏,放在太阳下没水,很快就干掉破了,所以容易没事发发热流一点汗的人,就吃桂枝汤,把桂枝汤当作补药来吃,北派的补药不是注重滋补,而是注重调理,调整得很好,吃下去的食物才是真正的营养。

桂枝汤名为发汗之剂,实为补气益血之剂。所以对气血很有帮助,非常的好,草枣亦为补养之品,加以缀粥补养津液,所以在早餐之前,先吃个几勺桂枝汤,再吃稀饭,可以让气血调得很好。

张胜兵《张胜兵品伤寒》

第54条: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以下解读内容为精选版,详细解读请查看:

第39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53-54)条条文

第54条条文解析与营卫不和深入探讨

这里“病人藏无他病”,意思是病人内脏没有其他疾病。“藏”即“脏”,指人体内部脏腑。“时发热,自汗出”,是说病人时而发热,接着就开始自己流汗。这里的“自汗出”,强调是自身出汗,并非外界因素导致。若病人只是有时发热、自汗出且一直无法痊愈,这便是卫气不和所致。前面我们讲过,卫气就好比家庭中的“男人”,这里就是“男人”自身出了问题,导致与“女人”(营气)关系不和谐。在症状未加重、未出现郁闷等情况时,也就是单纯发热自汗,这种情况本质上也是营卫不和,且责任主要在卫气,也就是“男人”和“女人”关系不好,根源在于“男人”。

这与第53条的营卫不和存在一定差异。第53条中,病人自汗出但没有发热症状,出汗也不定时;而第54条是病人有时发热,发热时就出汗,有时又不发热。虽然二者病因都是营卫不和,但营卫不和的角度或形式有所不同。第53条是营卫彻底不和谐,就像夫妻长期冷战;第54条则是偶尔不和谐,如同夫妻平时关系不错,但“男人”有时脾气暴躁,像间歇性发神经病欺负“女人”。比如夫妻原本关系融洽,可“男人”脾气不好,一发作就发飙,发飙过程可理解为发热,“女人”受不了就会跑出脉外,也就是自汗。发完脾气恢复正常,“女人”就不跑,也就不出汗。

打个形象的比方,第53条的营卫不和是一种常态的不和谐,就像夫妻长期处于冷战状态,“男人”不理“女人”,“女人”就跑出脉外自汗,一直在应对出汗问题;第54条则是偶尔不和谐,“男人”平时脾气尚可,但偶尔发神经,发神经时就发热,“女人”溢出脉外自汗。

为什么会出现发热自汗呢?可以理解为“男人”脾气不好,在卫表“折腾”时就会发热,发热会逼迫津液外泄,津液不得已外出就形成自汗。所以第54条也是营卫不和,不过是以卫气“发飙”为主的营卫不和。在卫气“发飙”、营卫不和谐导致发热自汗时,不宜用桂枝汤,而应在“男人”没发脾气、卫气正常时,也就是未发热自汗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汤就如同夫妻关系调和专家,专门治疗营卫不和。在第53条和第54条中,营卫不和表现为自汗出,也就是汗证。

实际上,营卫不和在临床上的表现多种多样,除了汗证,还可能引发皮肤病,比如某些荨麻疹、白癜风以及其他一些怪异的皮肤病,只要表现在皮肤表面,都有可能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因为桂枝汤就是治疗营卫不和的方剂。营卫不和就像夫妻关系不调和产生的疾病,临床表现丰富多样,张仲景在此处仅以自汗出为例进行阐述。

我们学习自汗出这一条文,重点不在于自汗出本身,而在于明白营和卫关系不调和时,如何去调和营卫,做好这个“调停人”。

下面再详细解释一下第54条:病人脏腑没有其他疾病,却时而发热自汗出且不能痊愈,这是卫气不和。可在病人发热出汗之前,用桂枝汤发汗,使营卫重新调和,疾病就能痊愈。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关于自汗出的条文一共有九条,分别是第6条、第29条、第53条、第54条、第120条、第183条、第203条、第219条以及第233条。自汗出可理解为内部不和,津液不得已外出形成的症状。打个比方,就像国家出现内乱,人民不得已逃到国外成为难民,自汗出就类似这种情况。

下面看看这9条条文中自汗出的具体成因:

第6条: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这是因为瘟病误用辛温发汗法,导致邪热充斥表里,托津外泄而形成自汗出。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此为阴阳两虚,表虚不能摄津而自汗。

第53条和第54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营卫不和导致的自汗。

第120条: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这是表病误用吐法,脾胃受伤,腠理不密而致汗出。

第183条、第203条、第219条、第233条:这几条都是针对阳明热盛,迫津外泄而致汗出的情况。

此外,在《金匮要略》里,有两个方子可治疗汗证,即桂枝加黄芪汤和黄芪桂枝芍药苦酒汤,二者都用于治疗黄汗。桂枝加黄芪汤治疗黄汗,症状为两胫自冷,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芪桂枝芍药苦酒汤治疗黄汗,症状为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其中苦酒指的是醋。关于黄汗,在《金匮要略》中有详细讲解,大家有兴趣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胜兵解读<金匮要略>》完整收听。

后世医家对汗证也有诸多发挥。比如肺卫不固的汗证可用玉屏风散;心血不足的汗证可用归脾汤,因为汗为心液;阴虚火旺的汗证可用当归六黄汤;邪热郁蒸的汗证可用龙胆泻肝汤;针对卫外不固、心阳不潜的汗证,可用牡蛎散加减治疗。

另外,还有一些能止汗的中药,如浮小麦、糯稻根须、五味子、煅牡蛎、山茱萸(枣皮)、酸枣仁等。但这些止汗药物大多只能治标,要想治本,必须搞清楚流汗的机理。比如肺卫不固,机理在于补气,用玉屏风散补气,方中并无专门止汗的药,却能治疗肺卫不固的汗证;心血不足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的血虚,心血补足后汗自然止住,也无需专门加止汗专药。所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关键。

然而,有些医生一遇到流汗患者,就大量使用金樱子、浮小麦、糯稻根须、煅牡蛎、五味子等止汗药,结果往往效果不佳。这是因为他们不会辨证,只是简单地将同一类作用的药物堆积使用。

我曾治疗过一个病人,他动则汗出,走两步、喝口水、吃口饭都会汗流浃背,需频繁换衣服,根本不敢活动。他之前找其他医生开的方子,全是糯稻根须、浮小麦、五味子、酸枣仁,甚至还加了五倍子、金樱子、芡实等固精缩尿止带的药。我一看就知道这个医生不会辨证。这么多止汗药堆积在一起,怎么可能对动则汗出的病情有效呢?

经过诊断,我发现病人没有明显内部疾患能引起如此夸张的出汗症状,且他不怕冷、不怕风,精神状态也挺好。结合这些情况,我判断这是营卫不和导致的发热汗出,于是用了桂枝汤,仅三剂药就取得了神效。这个方子小而经典,大家可以借鉴。只要病人没有其他疾病,但喝口水、吃口饭就感觉身上发热并开始流汗,在排除体内有热等情况后,用桂枝汤往往会有奇效。当然,不能将体内有热导致热则汗出的汗证,用桂枝汤治疗,这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排除体内有热,比如病人若因心血不足出汗,会有失眠、多梦或血虚等症状;若因阳明有热迫津外泄,脉象应是洪脉,且可能有消谷善饥、便秘等阳明经热或阳明里实热证表现,这些都要排除。

通通排除后,若只剩营卫不和这种情况,才会出现如此夸张的汗证,此时用桂枝汤往往能取得奇效。就像我治疗的这个病人,虽然他的流汗发热需要一些诱发因素,如喝水、吃饭、跑步等,但临床中有些患者可能无需诱发因素就会无缘无故发热汗出。我在病人未流汗时让其服用桂枝汤,之后让他去跑步、吃饭,观察是否还会流汗,若不流汗,就证明营卫已被调和,汗证也就治愈了。

实不相瞒,这个病人的亲戚是当地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西医专家,对这个病也束手无策,后来经他人介绍找到我。西医对这种流汗症状完全没办法,做了很多检查都没用,而我只用桂枝汤就解决了问题,还因此得了个“果然名不虚传”的名声,其实真正厉害的是桂枝汤和我们对条文的灵活运用。所以大家一定要活学活用,说不定一个小小的桂枝汤就能让你在业内小有名气。当然,我们学医是为了救死扶伤,而非扬名立万。

再讲一个病案,有一个淋巴癌患者,每到下午就开始发热、有汗。通常对于这种每到下午就发热的情况,我常用三仁汤,效果很好。三仁汤是《温病条辨》里的方子,用于治疗湿郁化热引起的发热汗出。但这个病人我观察后发现不太像三仁汤证,因为三仁汤证一定要有湿气表现,而这个病人发热汗出虽在下午,却没有明显湿气,舌苔也不腻。排除三仁汤证后,我想到他定时发热,虽然和张仲景条文里“时发热自汗出”稍有差异,但会不会是营卫不和呢?于是我用桂枝汤治疗,结果几副药就见效,一剂知,二剂愈,三剂就摆平了。用桂枝汤治疗淋巴癌午后发热汗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我还接诊过很多白血病患者,他们几乎都有发热汗出的情况。对于白血病发热汗出,有三仁汤证(湿郁化热),也有夜热早凉的青蒿鳖甲汤证,还有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的小柴胡汤证,以及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的大柴胡汤证,但更多时候是营卫不和的桂枝汤证。

我总结发现,这类营卫不和的桂枝汤证有一个规律,就是大部分发生在白血病患者输完血之后。白血病患者有时需要长期输血,输完血后就开始发热流汗,这在西医上可能是一种拮抗反应,即不属于自己的血液进入体内后身体产生抗拒,从而发热流汗。但我发现有些病人的体质完全符合营卫不和的桂枝汤证。我曾尝试用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结果发现都不对症。有一个病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后来我干脆用群方之祖桂枝汤一试,结果发现效果奇佳。

所以,我认为张仲景所说的“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其治疗范围可以适当扩大。就像这个白血病患者,他本身有病,但用桂枝汤也解决了问题,而且也是通过调和营卫起效的。他并没有感冒,只要不是太阳中风表虚证的发热汗出,都可称为营卫不和。如果用桂枝汤有效,要么是太阳中风表虚证,要么就是营卫不和,因为若不是营卫不和,用桂枝汤是不可能有效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投资2.6亿!三级妇产医院被申... 精彩活动 时间:8月9日-10日上海 形式:学习+机构参访+专病中心落地合作洽谈 【点击蓝色项目名...
成都汉方堂肿瘤医生赵淑慧解析:... 肝癌作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肝癌发病多与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
校医融合:解锁嘉兴口腔医疗发展... 在医疗健康领域,院校与医院的合作正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2025 年 6 月 19 日上午,嘉...
赵建华主任:这种饮食方式,能显... 成都平安康复中心赵建华主任指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外耳再造费用解析:从3万到20... 外耳形态重塑是涉及生物材料、数字化建模与个性化美学的综合领域,其费用跨度较大,主要受技术路径、材料选...
医生发现:经常喝菊花茶的糖尿病...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破解甲状腺结节复发魔咒,翟章锁...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与健康意识的觉醒,甲状腺疾病检出率逐年攀升。当冰冷的仪器揭示出颈部的“异常信号”,...
女子持续咳嗽、咳痰、胸闷,按肺... 近日,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成功为一名长期误诊为“肺炎”的患者明确病因,并实施精准靶...
原创 进... 进入三伏天之后,气温一天比一天高,紧接着距离中伏也不远了,这样的天气对于很多在外干活的男人来说,无疑...
关于基孔肯雅热病毒!张文宏首次...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洗澡是长寿良药!医生提醒:大暑...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嘉兴曙光口腔医院“诚信白皮书”... 嘉兴曙光口腔医院成为嘉兴大学教学医院,其备受行业赞誉的《口腔医院诚信建设体系白皮书》及其创立的“三位...
原创 藏... 一、夏日情绪焦躁,您也中招了吗? 每到盛夏,天气酷热,心火易升。许多人常感心烦意乱、睡眠质量差,甚至...
70岁老人确诊艾滋病,悲伤流泪...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肝病“三分治、七分养”,除了接... 目前的肝病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几年来更是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一部分肝病患者来说,当肝脏出...
隐秘骗保手段揭露!药店如何摆脱... 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一纸通报,把隐藏在药店表面繁荣背后的灰色链条掀开了一角。被点名的,不是几家...
这样冷落男人,他反而会爱你入骨 很多女人总以为,对男人越热情、越迁就,就能换来同等的珍惜。 可现实往往相反:你越掏心掏肺,他越觉得理...
让男人害怕失去你的高招:两个字... 感情里最忌讳的,是掏心掏肺换来理所当然。 很多女人陷入误区,以为拼命付出就能拴住男人的心。可现实往往...
学习正念八步法不到一年,我就从... 作者:美福乐(女,56岁,退休人员) 我是2022年3月份基础班的学员。学习正念八步法不到一年,我就...
原创 进... 盛夏酷暑,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尤其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大暑更是健康管理的试金石。 一项2024年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