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
同样也是全年降水量较多的一个节气。
此时虽暑气未极但暑湿俱盛,又值夏季人体内守的阳气很容易浮越在外,气温的升高也会导致心烦气躁、汗流浃背,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是消暑宁心、健脾祛湿。
1.起居养生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不安,在情志方面需要修身养性,保持心境平和。
现在防暑降温条件比以前提高很多,不管是家里还是商场、办公室,都冷气充足,空调、电扇必备。
俗话说“夏夜避风如避箭”,《摄生消息论》也说:“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里,其患最深。”
睡觉时应避免着凉,不在风扇、空调出风口睡眠,不睡地板。否则,轻者伤风、腹泻、骨关节疼痛,重者甚至面瘫。
2.膳饮养生
骄阳似火,气温不断飙升的三伏天里,饮食宜清淡。
饮食清淡并不是只能吃素,而是要做到荤素搭配。
可进食鸭肉、鲫鱼、瘦肉、薏苡仁、银耳、蘑菇等。
小暑节气,可多食西瓜、瓠瓜、丝瓜、冬瓜等解暑生津。其中西瓜有“天然白虎汤”之称,是炎炎夏日必不可少的水果。
平时还可以多用莲子、芡实、荷叶、赤小豆、白扁豆等煲汤或煮粥,具有化湿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
3.运动养生
小暑后天气越来越热,最好不要在中午日头毒烈下出门。有人说夏季是发汗减肥的好时光,还有人误以为蒸桑拿、缠保鲜膜促进局部发汗就能减肥,这些观点其实都是错误的。
发汗不仅不等于减脂,而且频繁大量出汗实际是在耗气伤津,损害人体的正气。
“夏天无病三分虚”,夏季天热,人体本就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元气耗伤、津液丢失,应避免再大量运动而过度发汗。可多做一些和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提倡饭后1小时进行运动,且运动不宜太激烈,不要流过多汗。同时,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日常起居应调节好居室温度、湿度,室温保持在27℃左右为宜,不宜太低,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4.穴位按摩
● 神门穴
在腕关节的掌侧,小指末端延伸可摸到一突起圆骨,该圆骨下方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神门可泻火除烦,宁心安神,是治疗心受邪扰的重要穴位。
操作方法:用指尖垂直掐按穴位至有酸、胀、微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左右腕各掐按1~3分钟,先左后右。
● 劳宫穴
握拳,中指尖下是穴。按压有酸痛感。
劳宫穴可清心泄热,是治疗中暑、心痛烦闷的要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穴位,至有酸胀或微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左右手各掐按1~3分钟,先左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