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都生完了,你掏什么掏”,丈夫质问男医生,随后连连道歉
创始人
2025-07-06 00:05:07
0

导言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一直都讲究“男女有别”,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公共场合,都对性别有所区分和讲究。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性别上的界限也许能够理解,比如穿着、社交场合的分寸等。

但如果在紧急的医疗场景中,仍旧因为医生的性别而产生偏见甚至阻碍治疗,那就显得太过顽固,也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特别是在医院,医生首先是一个“专业救人者”,不是按性别分工的角色扮演者。

无论是男医生还是女医生,救治病人、挽救生命都是他们最根本的职责。

尤其是在妇产科这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社会对“男医生接诊女病人”总会有不少议论,但从医学角度来看,这是对医生的不信任,也可能伤害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

01

产房插曲:丈夫误会男医生,事后连连道歉

前不久,一位护士朋友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小插曲。

那天急诊接到一位孕妇,由丈夫陪同赶到医院。孕妇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处理,而此时值班的只有一位男医生。

医院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将孕妇送入手术室进行抢救。

可就在孕妇送进产房后,那位丈夫却在门外焦躁地来回踱步,并开始抱怨:“怎么是个男医生?不能找个女医生吗?”

周围等候的病人家属听了都劝他:“现在是紧急情况,哪分什么男医生女医生啊?”

三个小时后,孩子顺利出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就在医护人员继续处理产妇身体时,这位丈夫突然冲进手术室,看见那位男医生正将手伸进妻子的产道操作,顿时怒不可遏,大喊:“孩子都生完了,你还掏什么掏?!”

一旁的护士立刻站出来制止他:“你别吵了!医生正在进行手剥胎盘,如果不处理好,产妇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听完解释,这位丈夫脸色一下子变了,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差点耽误妻子的治疗,赶忙不停地向医护人员道歉,并安静地在一旁等候,直到妻子平安从手术室推出来。

这个场景令人感慨,更多的是提醒我们:医生不是男的或女的,而是救命的人。

只有我们把性别偏见抛开,才能让医学回归它本来的样子——为生命护航。

02

妇产科男医生其实有优势

很多人对妇产科男医生心存偏见,认为女病人应由女医生诊治。

但其实,从专业角度看,男医生在一些方面反而有一定的优势:

理性冷静

大多数男性在情绪管理方面较为理性,面对产房中的突发情况时,更容易保持冷静。

这种理性的处事方式,在高压环境中至关重要,能帮助整个医疗团队更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体力优势

生产过程不仅需要医生精准的技术,有时候也需要一定的体力。

例如接产、托举、协助产妇转移体位等,男医生在这方面确实更有力气,也更能胜任长时间站立、高强度操作的工作。

精力更旺盛

很多男医生能连续值夜班、连轴转地工作,而精神状态仍保持清醒。

他们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手术中表现稳定,更容易应对连续的紧急接诊。

这些并不是说女医生就不优秀,而是说明在救治生命这件事上,性别不应成为判断医生能力的标准。

只要专业、负责、尽职尽责,男医生与女医生是一样值得信任的。

03

什么是“手剥胎盘”?

许多不了解产科知识的家属,看到医生在孩子出生后仍然“掏东西”,就容易产生误会,甚至质疑医生在“多此一举”。其实这是在做一项关键操作:手剥胎盘。

正常情况下,在孩子出生后,胎盘会自行从子宫壁上脱落,并通过产道排出体外。

但有些产妇由于子宫收缩无力或胎盘粘连等问题,胎盘无法自然排出。

这时,医生就必须将手伸入产道,进入子宫内,将胎盘一点一点地剥离并取出,确保没有残留物。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风险极高、痛苦极大。如果胎盘残留在子宫内不清除,可能导致产后严重大出血,甚至威胁产妇生命。

胎盘未及时排出的危害

胎盘是连接母体与胎儿的重要组织,分娩后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将造成极大的健康隐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大出血:残留的胎盘组织容易引发产后子宫出血,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产妇大量失血,严重时需要输血甚至二次手术。

子宫感染:胎盘组织留在体内时间过长,极易引起细菌感染,造成子宫内膜炎,严重时还会影响未来的生育能力。

产后恢复困难:胎盘残留会让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延缓产妇的身体恢复,增加住院时间与治疗成本。

因此,医生处理“手剥胎盘”并不是“多管闲事”,而是保障产妇安全的重要步骤。

医生救人,是他们的职责;病人信任,是他们的动力。我们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不应用性别去设限,而应看重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救人能力。

试想,如果在危急关头,一味坚持“必须找女医生”,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在产房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两个甚至更多生命的安危,医生的每一个操作背后,都不是随意行为,而是凝聚着医学判断和专业判断的努力。

希望每一个病人、每一个家属都能明白:医生不是男的女的,而是掌握专业知识、全力以赴救人的“生命守门人”。

果妈寄语

社会的偏见并不会一夜之间消除,但每一位家属在亲历过一些事件后,如果能多一分理解与尊重,那么医患之间的信任也就多了一分。

别再把医生的性别当成评判标准,真正重要的,是他们用多少努力,在生命边缘把人拉回来。愿我们都能早日打破性别偏见,为专业与信任让路。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喉咙痛就是感冒?医生提醒:这4... 喉咙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毛病”之一,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感冒了”。但有一种喉咙痛可能悄然威胁生命——...
男人害怕失去你,常说这3句话,... 在爱情的世界里,男人的爱有时深沉内敛,不像女人那样善于用言语直接表达。 但当一个男人真心害怕失去你时...
广西柳州市药品“清源”大扫除成... 今年以来,为全面排查药品风险隐患,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为期一年的药品经营环...
手麻脚麻?小心神经在求救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过手麻脚麻的经历,比如睡觉压到手臂、久坐后突然起身,往往活动一下就能缓解,所以...
方寸之间见真章,北京融科甲状腺... 在中医的深邃世界里,“见微知著”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生命的尊重。每位医者心中都藏着一幅独特的生命...
酱酒界世纪会晤:博士茶馆张哲宁... 在中国酱酒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刻,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面在茅台镇悄然上演。 2025年,博士...
罚单显示“车速达17052km... 近日,一张因超速21215%要被罚2000元记12分的罚单在网络引发热议。7月4日晚,无锡交警回应此...
40 岁以上男性:精力不足的“... 家人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身边 40 岁以上的男性朋友们,很多都开始面临精力不足的问题。曾经那...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黄运绥:风湿和... 风湿指风湿病,类风湿指类风湿关节炎。一般风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在于发病年龄、侵犯关节、侵犯部位、...
脂肪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有什么... 脂肪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肝硬化类型,其差异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等方...
出现这9个表现,你可能得了抑郁... 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10%,比普通人群高2~3倍。...
朝“问”健康丨夏季为何腹泻高发... 一到夏季,许多人感觉自己的肠胃变“脆弱”了,动不动就会腹泻。轻则影响工作生活,重则脱水乏力。国家卫健...
原创 “... 导言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一直都讲究“男女有别”,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公共场合,都对性别有所区分和讲究...
比砒霜还毒68倍!你家厨房可能... 58 岁的张阿姨退休后总爱去菜市场买散装花生榨油,觉得 “自家榨的香”。去年秋天,她发现一袋花生底部...
填补空白!哈尔滨医科大学发文:... 【导读】糖酵解是胰腺癌(PC)中的一种特征性代谢途径。乳酸是组蛋白乳酸化的主要底物,导致组蛋白乳酸化...
国家名医院士携手 徐林院士名医... 2025年6月29日,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隆重举行“亚洲脑瘫外科之父”徐林院士名医工作室签约揭牌...
这种癌多半是拖出来的!出现这4... 肠癌 通常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它的早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晚期却只有13%左右 很多人可能并未意...
医生发现:每天坚持深蹲的冠心病...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不吃早餐的老...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赵春天主任:抗癌成功的人,都做... 在临床诊疗中,赵春天主任接触过不少抗癌成功的患者,他们中有人带瘤生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状态堪比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