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肝转移及盆腔淋巴转移是结肠癌晚期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情况,这意味着癌细胞已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肝脏和盆腔淋巴结,治疗难度显著增加。面对这一困境,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中医认为,结肠癌肝转移及盆腔淋巴转移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邪毒内侵密切相关。正气亏虚使得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癌细胞的侵袭,而邪毒内蕴则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因此,中医治疗的核心在于调理人体内部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
在中药治疗方面,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开具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若伴有脾虚湿盛的病理状态,可采用健脾益气、化湿利水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水湿运化。若出现热毒内蕴的情况,则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对于盆腔淋巴转移导致的局部气血瘀滞,活血化瘀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常用药物有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同时,扶正固本法在中医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应用人参、黄芪、灵芝等补气养血、扶正祛邪的药物,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一些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中成药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例如,西黄丸、复方斑蝥胶囊等,它们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患者的饮食调养。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 C、E、A 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的手段来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升治疗效果,其中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中医在综合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保护单位、“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建设单位、“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医院,始终专注在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三联平衡”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防癌抗癌,在临证中,其实质内涵就是,抓住癌症患者的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以修复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使气血调和,正气生发,以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结肠癌真实案例分享:
王某,女,结肠癌,2015年4月1日初诊
2018年5月,患者因腹泻严重,并伴有下腹部疼痛、进食变差、黑便,在市第五医院检查查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立刻便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手术切除。术后配合化疗。但身体不耐受化疗,体重下降了10斤左右,还感到一种强烈的异物感,感觉喉咙里有东西,难受的不得了。无奈之下,医院拟定的六疗程化疗,王老师仅做了两次便停了。随后在(胃癌8年)哥哥的推荐下,从2018年9月5日开始,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服用中药治疗。用药约一年多后,2019年8月19日复诊,病情稳定;2021年4月复诊未诉明显不适。2023年4月18日回访,近况尚可。
在结肠癌肝转移及盆腔淋巴转移的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互结合。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运用中医治疗手段,同时积极配合西医的手术、化疗等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