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症死亡率上升?提醒:夏天吃降压药,一定注意这4件事
创始人
2025-06-04 12:36:12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爸有高血压,夏天吃药会不会出问题啊?他最近老说头晕,但血压又不算太高,我怕是药吃错了。”

早上地铁上,一个做外卖系统售后的小伙穿着工装,满头汗,站在角落里一边刷手机一边低声问。他看起来并不焦虑,但语气中的不确定感说明他其实对药物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完全没有概念。

很多人都以为夏天对高血压患者是“缓和期”,因为天气热,血管扩张,血压看起来比较低,于是放松警惕,觉得药量该减就减,甚至直接停药。

这种想法在生活中特别常见,但实际结果是高血压并发症的死亡率反而在夏季有明显上升趋势。

人在高温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外周血管扩张,确实会让测出来的血压值偏低,但这个低不一定意味着安全,一旦环境变化,比如进空调房、洗冷水澡,血管会迅速收缩。

这个“迅速”不是渐进过程,而是几秒钟内完成的剧烈转变,心脏负担陡然加重,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心悸等反应,甚至触发脑卒中或心绞痛。

很多人吃降压药时用冷水送服,尤其夏天冰箱水成了常态,但这个小动作其实在药效释放和胃肠道反应上起到不良影响。

降压药大多为缓释制剂或在胃中分解吸收,冷水会延迟胃排空时间,改变胃酸分泌,使药物释放时间不稳定,药效吸收推迟。

表面上看问题不大,但如果原本药物就属于短效型,延迟吸收会让本来应该在高峰时间起效的药物没能及时发挥作用,血压波动就会更大。

研究中已发现,夏季血压波动幅度与服药方式相关,冷水送药者波动率显著升高。

还有一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擅自减药或停药,很多人觉得夏天血压不高,药可以少吃一点,甚至停掉几天都没关系,这个做法在临床上造成了极大的风险。

血压控制不是只看一个时间点的数值,而是整体波动幅度和24小时的平均水平,擅自停药会让血管处于“无监管”状态,长期被抑制的神经机制反弹,容易形成更高幅度的血压峰值。

这种峰值不一定在白天出现,往往在清晨或者夜间突然爆发,是致死风险最高的时段。

即使医生需要调整药量,也应该通过连续的血压监测和身体反应评估。

研究已经指出,夏季突然停药的高血压患者,其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持续服药的人,即使血压读数看起来没那么高。

药物调整不是看“数字”,而是评估整体代谢和心血管负荷,这个常识却往往在高温环境下被轻易抛弃,只因人们误以为“流汗多血压自然降”。

饮酒是另一个容易忽视的触发因素。高温让人食欲下降,有些人以为喝点小酒开胃没问题。但在使用降压药期间饮酒,会放大药物扩张血管的作用,造成血压急降。

酒精在体内会抑制血管紧张素II、刺激一氧化氮释放,和某些药物机制重叠,这种叠加效应会导致短时间内血压失控。低血压状态下的晕厥和猝倒,在夏季喝酒后尤其多见。

有研究对比不同季节中饮酒与降压药联用的副作用事件,发现高温时副作用报告率上升,并且合并脱水更容易诱发低灌注性肾损伤。

一个常见但被忽视的问题是空调房的骤冷环境。人在大汗淋漓后突然进入温度低于26度的空调房,皮肤血管会迅速收缩,这会导致血液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提高。

对有高血压的人来说,这种负荷增加不是短暂负担,而可能诱发心律不齐或加重已有的左心室肥厚。尤其在药物起效高峰期,这种温差刺激更容易打乱心率和血压的平衡。

还有一点被很多人误解:服药后进冷环境会让药物效果“打折”,其实恰好相反。药效没变,是环境刺激叠加在药物作用之上,让身体无法自行缓冲。

这也是为何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夏天明明按时吃药,却还频繁头晕或感到疲惫的原因。

并不是药的问题,是身体调节失败了。研究指出,温差对血压的影响远高于盐摄入在短期内造成的波动。

不过最让人意外的是,夏季气温高反而会让一些本身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在心理上产生松懈,而恰恰这种松懈才是高风险的核心。真正危险的不是血压突然高,而是波动大、恢复慢。

一整天血压平稳,不代表夜间不会有危险值飙升。维持一个稳定状态,是控制高血压所有策略的根本,而不是把药当成临时应急手段。

从另一个角度看,夏天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也在干扰药物代谢通路。吃得少、喝水不够、睡得晚,会影响肝脏和肾脏对药物的处理速度。

这种变化本身就足够让原来的用药方案变得不适应,如果再加上不科学的服药行为,风险自然放大。所以说,高温不是血压的天敌,错误的判断才是。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一个人夏天因为怕低血压,把降压药吃在睡前,结果夜里头晕站不起来,是不是说明药物起效时间错了?到底什么时候吃降压药更安全?

这个问题得分两部分看。很多降压药是根据24小时血压节律设计的,夜间吃能覆盖清晨的血压高峰。但夏天夜间基础血压偏低,吃药后容易跌入低值,引发低灌注问题。

特别是老年人、体型瘦的人、患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受影响。研究中发现,夏季夜服降压药导致夜间低血压比例上升,部分人甚至出现短暂性脑缺血

解决方案不是改时间,而是评估用药种类。有些药物适合白天服用,有些适合夜间分次服,医生会根据患者昼夜血压曲线来判断。

不是晚上吃就安全,也不是白天吃就有效,关键在于血压的日内变化和个体耐受能力。血压不是固定的数值,而是一套不断变动的系统,只有了解它的节奏,药才能真正起作用。

没有规律就没有控制,一味追求低数值,很容易反被低血压本身击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夏天吃降压药要注意的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 武明芬.医联体模式下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06-2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台... 台儿庄战役:浴血奋战的民族史诗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台儿庄战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民族...
别再忽视!基因研究揭示如何降低... 别再忽视!基因研究揭示如何降低酗酒风险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简单的基因开关,能够帮助你减少酗酒的冲动...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安宁疗护 当肝病进展至终末期,患者常面临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挑战。此时,医学的目标不再是逆转疾病进程,而是通过科学...
原创 婚... 婚姻是两个人携手共度的漫长旅程,途中既有阳光明媚,也难免风雨交加。在诸多婚姻问题中,出轨无疑是最伤夫...
失眠调理的3个中成药:辨证改善... 中医认为,失眠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气郁结易致入睡困难,脾气虚弱常引发多梦易醒,肾精...
这 5 种癌前病变别忽视,警惕... 提到癌症,很多人都会心生恐惧,总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可事实上,癌症的发生并非 “一蹴而就”,在真正发...
突破性进展!上海交大/中国科学... 【导读】致癌的 KRAS 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经常被检测到。如何靶向所有KRAS 突变体仍是一个重大...
才40多岁!福州男子确诊肿瘤!... 福州的阿明(化名)年纪不大 却常常心慌、手脚发软、头痛、出冷汗 而且血压如过山车 一会狂飙,一...
【核心原则】天津阳光医院 天津阳光男科医院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中,将医疗服务的正规化与科学化作为核心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了整个...
减肥时你吃得最多的粗粮是什么?... 玉米口感软糯、鲜甜,是很多人爱吃的粗粮,不少人的食谱里,早餐、午饭、晚饭都有它。但其实,玉米是所有粗...
优势技术在儿医丨孩子莫名扭动,... 在儿童神经内科,发作性疾病是占比相当大的一类疾病。准确区分癫痫发作和其他非癫痫发作性事件,直接关系到...
心理探秘:压力相同同龄夫妻离婚... 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爱己心理 人本身可以成为聚光灯 自己可以就是发光体 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
夏秋之际就吃它,清热美容还通络 “你肝火太旺,喝点丝瓜汤吧。”“丝瓜汤”绝对是最近爆火的网络热梗。而看似平平无奇的丝瓜,可是被《本草...
杏林师者|一束微光,照亮学生逆... 投身教育事业十余载,我教过的学生如繁星般散落各行各业,而Lora,那个曾就读高职护理专业的姑娘,却是...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不听劝? 很多人会觉得抑郁症的人只是单纯的情绪持续低落,陷入一件事情无法自拔,这种时候只需要稍微劝一下就好了。...
这种不吃药的抗抑郁「新方法」,... 在这个快节奏、压力如影随形的时代,抑郁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医学的发展,不仅研发出很...
药学之窗 | 我见“疣”怜——...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性思想和行为变得越...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据人民日报消息,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4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
【汤医科普】老年患者护理全攻略... 老年患者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日益凸显,老年专科作为专注于老年健康与疾病诊疗...
医生再三劝告:服用他汀类,远离... 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准提升,心血管问题渐成困扰,越来越多的人遭其侵袭,高胆固醇、心脏病等慢性病症,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