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民间养生谚语。早在春秋时期,《论语·乡党》中便有“不撤姜食”的记载,说明孔子在日常饮食中十分重视生姜,每餐必食,体现了其对健康有益的认知。
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不妨了解一下为何夏季适宜食用生姜,同时也要关注,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此时进补姜类食物。
夏季食用生姜,既能温中散寒,缓解体内的虚寒症状,又可辅助阳气在体表的升发与舒展,契合《黄帝内经》所强调的“春夏养阳”的养生理念。
夏季选对姜,才能吃出健康
说起夏季养生饮品,姜枣茶无疑是一个经典代表。
最初的姜枣茶仅由生姜与大枣两味食材组成,其历史可追溯至张仲景的《伤寒论》。书中记载了33首同时使用生姜与大枣的方剂,占全书113首方剂的近三分之一,足见这一搭配在中医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款适合夏季饮用的温补茶饮,姜枣茶以辛温的生姜配伍甘温的大枣,辛甘化阳,有助于补充阳气。常饮此茶,不仅可以温补脾胃、改善阳虚体质,还能促进阳气升发,帮助身体驱寒除湿,具有良好的日常保健作用。
生姜主辛散,大枣则偏甘守,二者相配,既避免了生姜过于发散,也防止了大枣过于滋腻。此外,生姜性温燥,契合脾脏喜燥的特点;大枣质润甘甜,正合胃部喜润之性,姜枣合用,有助于调和脾胃功能。
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姜枣茶逐渐成为备受推崇的“网红”养生饮品,市面上也开始出现各种即用型成品包。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成品为了便于保存,会将新鲜生姜替换为干姜,这样一来,药性和功效也随之发生变化,与传统做法存在一定差异。
我们来看看生姜和干姜的区别。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其性偏散,多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其性偏守,多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比较两姜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就可以推导出市售的姜枣茶,如果用的是干姜,一般人喝了后可能较容易上火。
首先,生姜变成了干姜之后,性质从微温变成了热性,自然较易上火;其次,生姜走而不守,温中散寒的同时,也能走窜解表,更适合于湿邪盛行的夏季。
干姜守而不走,配上同样是守的大枣,服用后较像把一个小火炉置于中焦。如果是中焦虚寒明显的人,喝了这种姜枣茶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不适。
但是在南方,不少人是上热下寒的体质,饮用干姜红枣茶估计就较容易上火,反而达不到养生的效果。再者,夏季温度高,人体汗出多,长期饮用热性大的干姜调理身体也会耗竭体内阴液。
学会了怎么选姜,选择适当的时机服用也有所讲究。
一天之中,推荐早上吃姜为妙,此时人体的阳气分布在体表,内里多寒,生姜可温中,同时可以助升阳气。而晚上是阳气入阴的时候,则不建议多吃姜类食疗。晚上吃姜易使里阳过盛,可能导致胃部不适、烧心等情况,阳不入阴也易影响睡眠。
对此,民间就有俗语说“晚上吃姜,毒过砒霜”之语,说真的,这话该是故作惊人语,本意在于提醒大家尽量避开这个吃姜的不当时间。晚上吃姜,只是弊大于利,远未至于“毒过砒霜”。
接下来,我再结合节气说一下,2种经典生姜食疗的食用时机。
立夏至三伏之前:
姜枣茶饮用最佳时机
姜枣茶讲究从立夏开始一直喝到入伏的头一天,这样效果是最好的,能养阳排浊。但到三伏天来临时,就不建议再这样喝了。
为什么夏季要喝姜枣茶?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夏天天气炎热,再喝辛辣的姜枣茶岂不是火上浇油?
其实,在中医看来,正是因为夏季热,人体气血浮于体表,内里却空虚。喝姜枣茶可以调气血。还可以防治夏季的时令病,同时有助身体祛湿排毒。
姜枣茶的功效
● 帮助身体排毒
● 促进水分代谢
有些朋友常哀叹自己“喝水都胖”。其实这不是胖而是水潴留。只要喝上一周姜枣茶,多余的水分排出来,人就会眼看着变苗条了。
● 调和消化系统功能
对成人和儿童脾胃保健都很好。特别是得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之后,会有几天感觉恶心、想呕吐、没胃口,喝姜枣茶可以消除这些不适。
● 提高免疫力
姜枣茶有助于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
● 预防下巴长痘
● 排寒湿
姜枣茶特别适合常年在空调环境工作的人。空调风将寒湿带入人体内,引发颈椎病、腰痛、咳嗽甚至肥胖。喝些姜枣茶,可以帮助把寒湿排出体外,许多小毛小病也随之而解了。
此外,喝姜枣茶,还有利肠胃健康
很多人喝过一段时间的姜枣茶之后,会发现肠胃好了不少。这是因为,生姜有抗菌、消炎、解毒的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护肠胃。
夏天烹饪海鲜的时候,厨师都会记得要搁几片姜,以中和海鲜的寒凉之性,解鱼虾之毒。
研究发现,生姜中含有姜酚、姜烯、姜黄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消炎抑菌等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绿脓杆菌等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夏天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如果没注意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者吃过冷饮和冰镇食物,导致腹泻、拉肚子。这时候,就可以煮点姜枣茶调理。
《集验方》上讲,“姜茶乃治痢简验方,把生姜切细,煮茶喝,一二盏便愈。”姜枣茶不但可以止泻,还能暖中散寒,消除不适,让脾胃更舒服。
总的来说,夏天炎热,人体腠理是开放的,体内阳气空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介绍一种姜枣茶简易制作配方
姜枣茶
原料:
大枣3~6颗、生姜3~5片。
做法:
1、加适量水,煮成淡红色即可。
体寒怕冷,可加几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枣茶,祛寒湿的效果更好。
也可以往姜枣茶里面加一些蜂蜜,有很好的润肺作用,但是要等到姜枣茶温的时候再加蜂蜜。
2、注意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
3、选材上要用大枣,因为只有大枣才有暖身驱寒的作用。
方解:
生姜性味辛温,温胃散寒;大枣性味甘温,补中益气安心脾。生姜芳香而通,得大枣相合,不至于过散而耗气;大枣黏腻甘守,得生姜辛散,乃不至过守而碍脾。二药相互配合,得辛甘化阳之功,却又刚柔相济。
三种体质不适宜喝
值得注意的是,姜枣茶虽然具有一定的调理身体的功效,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喝,以下这三种体质的人不宜饮用姜枣茶:
1、阴虚体质的人
阴虚体质者由于体内阴津不足,导致全身的脏腑经络失去滋养,表现为一系列干燥虚热的症状,如总觉得鼻咽干燥、咽喉疼痛等。这类人如果再喝姜枣茶,就如同火上浇油一般,可导致症状更加严重。所以,此类人不宜喝姜枣茶。
2、湿热体质的人
姜枣茶中的大枣滋腻会加重湿热,生姜辛热又加重内热。虽然很多湿热体质的人,同时伴有中焦虚寒,但调理起来必须以清湿热为主,所以湿热状态的人也不适合喝姜枣茶。
3、糖尿病患者
因为姜枣茶中的糖分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血糖的稳定性,而且糖尿病患者有不少也是阴虚体质,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建议喝姜枣茶。
饮用建议
对于适合饮用的人来说,喝姜枣茶也应该注意饮用方法。有以下三点建议:
1、注意饮用时间
从季节上来说,姜枣茶更适合夏天喝而不是冬天喝。因为冬季阳气回收,闭藏在体内,喝姜枣茶反而容易上火。日常饮用最合适的时间是在中午之前,尽量不要晚上喝,因为晚上阳气要收敛沉潜,而生姜有辛散生发之力,晚上喝姜枣茶可能会造成烦躁、失眠等症状。
2、饮量要适度
一天一个人的饮用量,一般掌握在生姜五片、大枣三颗左右即可。
3、如果长时间饮用,可以加一两颗乌梅
乌梅味酸,主收敛下气,能敛热养阴,可避免长时间喝姜枣茶引起的燥热上火。
三伏天至立秋前:
换成醋泡姜
2025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
“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体出汗多,如果此时再饮姜枣茶,生姜发散解表,就会出汗更多,“气随津泄”反而于养生不利。
入伏之后,推荐大家可以换一种姜的吃法,就是醋泡姜。中伏时已立秋,秋性敛降,食醋的味道酸涩,有收敛之效,可顺应秋性,又可中和生姜的发散之性,且能温和地温阳、健脾、散寒湿。醋的酸性收敛,还能补充津液,所以醋泡姜能生津补阳,不用担心吃后上火的问题。
制法:用鲜嫩姜2斤,加陈醋半瓶,可适当放入冰糖调味,置于密封罐腌制,避光防潮通风腌制1周后即可食用。
生姜食疗虽好,
却非人人适合
生姜食疗特别适合寒凉体质的人。但像唇红、口干、五心烦热这类阴虚内热,或者大便不爽、大便臭等脾胃有湿热表现的都不适用。肝病、糖尿病、急性炎症患者也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