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天新增5万脑卒中?医生告诫:小满后,远离脑梗4件事
创始人
2025-05-22 17:14:39
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卒中,中国的脑血管病人数在全球排第一。

但真正让人警惕的不是这个数字,而是它背后每天新增五万多例的速度。这些人有老的,也有中年人,还有些人连高血压都没被确诊过。

很多人直到发作前两天都还能正常走动,说话、吃饭都没问题,结果说倒就倒,说没就没。

这个病不像癌症有预兆,也不像心梗有剧痛,它只靠一个点:血管堵住了,就停了。

很多人还是搞不清脑梗是怎么回事,以为就是血管硬了、血脂高了,就不当回事。

但脑梗的触发机制远比大家想象的复杂,不是某一个指标出了问题,而是一整套身体调节系统崩了口子。

从气候到作息,从饮食到情绪,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是压垮大脑那根线的起点。

特别是小满这段时间,气候进入闷热、潮湿的阶段,人体水分代谢减慢,血液循环黏稠度上升,

大脑的微循环一旦受阻,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尤其在夜间和清晨这两个时间段,发作风险成倍增加。

有人听到这里会问,是不是喝点活血的水、吃点抗凝的药就行?其实远远不够。

身体的调节能力才是根本,如果身体的节律出了问题,血流不通、血管收缩异常、神经反应迟钝,这时候就算吃药也救不回来。

关键在于,不做错事。不做那些会干扰血管系统本身调节功能的事。不做那些表面看没事,实则每天都在积累风险的事。

脑梗不是靠补防下来的,是靠不犯错、不刺激、不打扰它正常运作活下来的。

比如睡前洗热水澡这件事。很多人觉得泡个热水澡能放松助眠,尤其天热湿重,更想出出汗。

但研究已经证实,睡前高温水刺激会让外周血管扩张,导致核心血压波动上升,心率短时间内加快。

中老年人本身神经反应慢,血压波动一旦被触发,很可能没在当下表现,而是凌晨出事。

再看一个常见误区——早上空腹运动。很多人一到小满气温升高就改成早起锻炼,觉得凉快,空气好。

但空腹状态下血糖偏低,交感神经容易兴奋,血压起伏大,心脑供血本就不足的老年人一旦在这个时候进行快走、爬坡、广场舞,很容易引发短暂脑缺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曾在一项为期18个月的观察中指出,65岁以上人群中有过清晨运动习惯者,其脑梗发作风险是全天锻炼人群的1.9倍。

这个数据值得所有中老年人警惕:不是不能动,是不能早上空腹动,尤其在高湿季节,血液更浓稠,风险翻倍。

吃夜宵这件事也是一个被反复忽视的问题。很多人晚饭吃得早,或者晚上追剧、打牌,一坐就到十一二点,肚子饿了就补点面条、水果、冷饮。

这个习惯表面上看不大,实际上对胰岛素节律、血糖控制和肝脏负荷都是个打击。

小满之后,人体的肝脏代谢进入季节性调整阶段,夜间排毒功能占了主导,这时候给肝脏增加额外负担,等于直接打乱代谢节律,

第二天一早起床血糖不稳,血压波动,再加上夜里脱水没有补水,就容易出现早上脑部供血突然中断的问题。

这些事看着都不像大事,单拿出来也许没人会觉得它们和脑梗有直接关系。但真正的危险,就藏在这些看似没事的日常里。

身体不是靠某一个指标健康的,是靠整个系统在一个合理的节奏里稳定运作的。而这些行为打破的,正是这个节奏。

不是食物有毒,也不是动作太剧烈,而是它们出现在不对的时间点上,和身体正在进行的“调节”动作起了冲突。

再说得清楚一点,小满之后是身体自我调整的重要时期。

从气候上看,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从生理上看,血液循环从收缩型逐渐过渡到扩张型,调节中枢的敏感度也开始下降。

这时候任何一点刺激都会放大,而且很难收回来。就像一个人打哈欠时突然被惊到,恢复的时间比平时更长,血管也是一样,

一旦这个阶段被外界行为扰乱,容易发生非控制性反应,而脑梗就在这个过程里发作了。

如果小满之后这些诱因不可完全避免,身体是不是可以提前“预警”自己,做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

有没有办法不靠药,而是靠某种生理反馈系统,来感知即将发生的脑血管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答案了。研究显示,皮肤表面温度与脑血流之间存在间接联系。

特别是耳垂和手背这两个部位的温度变化,能在脑部血流改变前1到2小时出现微小变化。

在一项对500名中老年人的追踪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清晨5点到7点之间耳垂温度出现异常下降(低于平时0.8℃)的人群,有67%在接下来一周内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这说明,身体其实是有“早知道”的,只是人没去感知。

如果能在生活中定时监测皮肤微温变化、手指末端发凉情况、清晨起床时是否感到短暂头重、视线发虚,就能在发作前抓住窗口期。

而这一套感知系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通过冷热水交替泡手、早晚光照刺激调节、增加触觉反馈运动(如手部按摩、脚底刺激),都能提升神经系统对血流变化的敏感度。

这不靠药,只靠身体自己的神经回路去反馈危险信号。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比任何药都更早一步。等症状来了,药才开始起效;而预警来了,危险根本不会发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王节.心梗脑梗的罪魁祸首——粥样硬化斑块[J].江苏卫生保健,2022,(07):1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满后要养骨,少吃茄子和竹笋,... 进入小满节气后,天气逐渐升温,人体的代谢加快,此时正是养骨强健韧带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对于关节容易酸痛...
当500年心学遇见00后!这群...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蔡骏 前天下午,一场绵绵细雨织就了余姚王阳明故居的灰绸。随着一批...
关于甲状腺癌饮食的科学解答:这... 近年来,网络上关于甲状腺癌饮食的说法众说纷纭,尤其是 “蛋白质会促进癌细胞生长” 的观点,让不少患者...
关灯、放视频,特朗普为何“伏击... 中新网5月22日电 (甘甜)“把灯关掉。”当地时间21日,在一场被美国媒体称为“伏击”的会见中,美国...
原创 中... 在身体的奇妙“王国”里,呕吐这一现象常常让人困扰又费解。从中医的独特视角深入探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精...
孩子频繁拍手、摇晃身体?揭秘自... 在养育自闭症孩子的道路上,家长们常常会遇到令人困惑的现象:孩子频繁拍手、摇晃身体,仿佛沉浸在自己的小...
原创 孩... 有一种“乖孩子”叫做:这孩子真独立,一点都不黏人,真省心啊! 如果你在羡慕别人家的“乖孩子”,也在为...
忻州人必知!乙肝小三阳哪几项指... 在忻州,不少人拿到乙肝检查报告时,面对陌生的指标符号一头雾水。尤其是查出乙肝小三阳后,更想弄明白到底...
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岁月留下的健... 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常见于自然绝经或卵巢功能衰退后的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体内雌...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夫妻生育,这些... 问题五:除了生理因素和年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育。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在现代...
广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硕841... 一、核心资料推荐 (一)官方指定教材 核心教材: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第 3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长期担任“一把手”,薛建华私藏... 据青海省纪委监委5月22日消息:经中共青海省委批准,青海省纪委监委对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原主任...
中国每天新增5万脑卒中?医生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
一个男人爱你到了极致,才有下面... 对男人来说,喜欢一个女人,可能只是浅浅的好感,就像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几圈涟漪。 但要是爱一个女人到了...
高血压患者喝浓茶,雪上加霜?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
吸烟的人别松懈:抽烟后若现4种...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芝士减肥“爱恨情仇”:能不能吃... 减肥期间,饮食控制至关重要,每一口食物的选择都牵动着体重变化的“神经”。芝士凭借浓郁的口感和丰富的奶...
原创 抑... 抑郁――“情绪的感冒”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处于生活和事业重压下的人们极容易...
小满湿气重?跟着这4步做,整个... 今日小满,古语有云:“小满小满,江满河满”,意思是过了小满,降水增多,闷热潮湿的天气来临。 中医认为...
呼吸道病毒:看不见的“隐形杀手... 呼吸道病毒为何“无孔不入”? 呼吸道病毒是一类通过飞沫、接触和气溶胶传播的病原体,其直径仅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