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三个月。”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在59岁的吴霞芳心上。卵巢癌IV期、全身20多处转移、CA125飙升至8300 U/mL-这些冰冷的医学词汇,几乎宣判了她的“死刑”。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PD-1抑制剂让她的CA125从8300U/mL断崖式跌至850U/mL,而随后参与的TIL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更让这个数字进一步降至18U/mL,甚至全身20多处病灶仅剩1处。
从卧床不起到正常生活逛街,TIL细胞疗法究竟有什么威力?
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着强大的免疫系统,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当“狡猾”的癌细胞入侵时,免疫系统受到干扰后可能无法识别出癌细胞,这会导致癌细胞肆无忌惮的繁衍。
这时,会有藏在癌细胞中的“内应”来完成任务,这些“内应”就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它们具有识别患者体内特定肿瘤的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它们的抗癌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从肿瘤中提取出来,在体外扩增后再回输至体内,这就会形成庞大的抗癌“军队”,抗癌能力大大增强,这就是TIL细胞疗法。
TIL细胞疗法与大众所熟悉的CAR-T细胞疗法有何不同?
大众所熟悉的CAR-T疗法需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将能够识别癌细胞特定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导入T细胞中,也就是给T细胞装上“导航”,这样增强后的T细胞能够更加有效的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来源于肿瘤,本身便具有识别癌细胞的能力,无需基因改造。由于TILs细胞战斗力和数量不足,于是经过体外进行优化扩增来提高能力。
截至目前,CAR-T疗法适应症仅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而TIL疗法的适应症为实体肿瘤。目前已经在肺癌、乳腺癌、胆管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肿瘤中展开研究,并取得积极结果。
2024年2月,《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发表了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利用TIL疗法治疗卵巢癌、结直肠癌以及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16例可评估疗效的晚期癌症患者展现了不同癌种对该疗法的差异化响应:
朱迪的抗癌奇迹:从绝望到重生的生命之旅
2003年:命运的第一次打击
2003年,朱迪·珀金斯(JudyPerkins)被诊断出患有早期乳腺癌。当时的医学技术远不如今天先进,面对癌症,她的选择并不多。为了尽可能清除病灶,她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她以为噩梦就此结束。
然而,命运并未轻易放过她。
2013年:癌症卷土重来,希望渺茫
十年后,2013年,朱迪的癌症复发了,并且比之前更加凶猛——肿瘤已经扩散至胸骨、胸壁、心包附近,甚至肝脏。医生告诉她,她的生存期可能只剩2-3年。
尽管她接受了当时的标准治疗,但病情仍在不断恶化。化疗、放疗,一切手段似乎都无法阻止癌细胞的肆虐。朱迪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她的时间不多了。
短暂的希望,又一次绝望
就在她开始接受命运、安排后事时,转机出现了。她成功加入了一项临床试验,并服用了一种实验性药物。令人惊喜的是,仅仅10天后,她的肿瘤开始缩小!
然而,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个玩笑—好景不长,癌症很快卷土重来,药物失效了。希望破灭,朱迪再次陷入等待死亡的阴影中。
2015年:命运的终极逆转
但希望,终究没有彻底抛弃她。
2015年,朱迪得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正在进行TIL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在与研究人员深入沟通后,朱迪决定放手一搏。同年12月,她接受了治疗。
令人欣喜的是,治疗效果堪称奇迹。仅仅十天后,胸部的肿瘤便肉眼可见地缩小;两个月后,肝脏里的肿瘤彻底消失;到了2016年5月,也就是治疗后的5个月,她体内所有的肿瘤全部消失了。
从2016年5月至今,朱迪一直保持着无癌生存的状态,仿佛是命运在经历了长久的考验后,终于对她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朱迪与吴霞芳的故事,是医学进步的见证,也是生命顽强抗争的缩影。TIL疗法让她们从绝境中重生,而她们的经历也为无数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科学仍在不断突破,而像朱迪与吴霞芳这样的幸存者,正是人类对抗癌症道路上最闪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