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不让血栓找上门
创始人
2025-05-13 10:37:23
0

被忽视的胀痛信号

40岁出头的吴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他一早出车,很晚才收车,经常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午饭、晚饭都在车上解决。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在驾驶过程中,吴先生的右腿要频繁操作刹车、油门,而左腿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近期,吴先生逐渐察觉左小腿有异常,开始出现发胀等不适感。但是,他并未将这些症状放在心上。直到一天深夜,结束一天的工作时,他突然感到左小腿传来一阵钻心的胀痛,同时还出现了喘憋、咯血症状。随后,吴先生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科。急诊医生让他做了下肢静脉超声和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有双肺多发肺栓塞。

这两种病症随时都可能危及生命,必须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医院血管外科团队随即为吴先生做了左下肢及肺动脉血栓清除、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吴先生的左下肢水肿明显消退,喘憋症状也随之消失。

身体“河道”危机

久坐、久卧不动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因素。医学研究显示,人们持续保持坐卧姿势超过6小时,无论年龄大小,均存在血栓形成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舱综合征”。

那么,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打个比方,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河水在河道里流淌。河道里有泥沙,血液里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管中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河道中的水流速度明显减缓,便会导致泥沙堆积,河床堵塞。同理,当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因子活跃时,血细胞会逐渐聚集、粘附,最终凝结成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核心机制为血管损伤、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各类血栓疾病中占比高达80%~90%。其中,长期卧床的患者、经历手术或骨折创伤者、恶性肿瘤患者、口服避孕药的女性、长期伏案工作人群,以及60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肥胖或抗凝血酶缺乏的个体,均属于高危人群。这些群体因自身生理特征或外部因素影响,更易触发血栓形成机制,要格外重视血栓的早期预防与健康管理。

防栓分“两步走”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双管齐下,改变生活习惯,同时做好特殊防护。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血栓的第一道防线。

  1. 多活动:无论是久坐办公还是久站工作,持续1小时后都应活动5分钟,可通过踮脚尖、勾脚等简单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 多喝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血液黏稠,尽量减少摄入咖啡、酒精等饮品,它们可能影响血液的流动性。

  3.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合理控制体重,减轻血管负担。

  4. 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栓形成,戒烟是保护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者等高危人群除了调整生活方式,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抗凝药),但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增加风险。

小贴士

旅行中如何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

出行时,尽量选择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衣裤,防止衣物束缚导致血流不畅。若有需要,可穿戴医用弹力袜。医用弹力袜采用梯度压力设计,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此外,旅途中要多喝水,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若条件允许,每1至2小时起身走动一下。在有限的条件下也要尽量活动,如坐着活动脚踝、小腿,足背上抬、脚尖画圈、抬高大腿等。这些动作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倘若旅途中不幸出现肢体肿胀症状,要提高警惕,第一时间抬高患肢,减少肢体活动,避免挤压肿胀部位,防止血栓脱落引发严重后果。同时,尽快就近就医。

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血管外科 王艳阳

编辑:穆薪宇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 秦明睿徐秉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冲上热搜!金价又崩了!有人把结... 5月13日,话题#金价又崩了#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 市场上,现货黄金近5个交易日中有4天下跌,...
3种茶已被列入“肝脏黑名单”,...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南昌市第五医院甲状腺科:查出甲... “查出结节除了随访还能干啥?”“复查时结节会不会突然癌变?”“整天提心吊胆,不如直接切掉!”……这是...
原创 “... 后定有来者,前亦仿古人。时时省吾身,定位人上人。 我们对待未来对待生活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高血压不是“病” ,3种类型的...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不单纯是血压数值的问题,其本质是身体内部出现了瘀堵,身体为了冲破这些障碍,本能地...
科普同襄行 智启健康路--自我... 为提升居民健康意识,传播养生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的重要性,掌握实用的急救技能,金水湾社区新时代文...
原创 为... “明明吃得不多,肚子却越来越大” “体检报告上全是箭头,医生却说不用吃药?” 这些困扰的背后,可能隐...
Z世代饮酒量下降的真相,并非你... 了解Z世代饮酒减少的原因,远比简单统计数据更重要。 关于Z世代(通常指1997-2012年出生的人群...
家里老人突发心动过速 紧急处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中老年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多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心动过速发作时,心...
男生阳气耗尽的丑态,99%的人... 男生阳气耗尽的丑态,99%的人不知道,来自查! 男生阳气耗尽的丑态,来自查! 1.经常放屁 男生如...
即将立夏,老人常说“立夏吃4宝... 随着夏天的脚步渐近,立夏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节,老人们常说:“立夏吃4宝,全年病不扰。...
科学防癌,健康生活——如何从体... 专题 黑色素瘤可能危及生命,听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王坤通过幽默的形式传播...
原创 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嘴巴里老是发苦、泛酸,口臭严重到刷牙、嚼口香糖都无济于事。不少人碰到这种情况,...
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点名!建议你常... 今年以来,新华社、央视新闻、环球日报、央视财经等权威媒体接连发布《这种饮料对血管很好,真的建议你常喝...
孙林潮博士出席丝丽“奇丝妙想大... 2024年1月17日,由法国丝丽主办的“奇丝妙想大师论坛”在中国海南万宁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医艺相...
医生:容易得糖尿病的人,都爱吃...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原创 糖... 清晨的早餐摊前,糖尿病患者张阿姨盯着蒸笼里的包子犯了难:“都说鸡蛋能吃,这天天吃的主食,会不会才是血...
男人突然不联系你,真实的原因,... 一个男人不再联系你,不是信号,而是答案。 对很多女人来说,最折磨的从来不是争吵,也不是分手,而是那种...
宠物美容兴起!从看家护院到情感... 宠物美容在现今养宠生活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这一趋势不仅使宠物看起来更加漂亮,还关乎宠物的健康以及...
原创 长... 晨光初现的公园长椅上,总上演着这样的争论。刘大伯捧着紫砂壶,茶香袅袅,坚持 “茶是万病之药”;一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