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提醒:胃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通常在口腔上,很多人都没有放心上
创始人
2025-05-13 15:37:38
0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嘴巴里老是发苦、泛酸,口臭严重到刷牙、嚼口香糖都无济于事。不少人碰到这种情况,心里想着可能是上火了,或者觉得肠胃不太舒服,压根没把它当回事。可谁能料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 “上火” 症状,有时竟会是胃癌发出的最早警报。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令人揪心,在中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超过 40 万,因胃癌离世的人数超 30 万。换算一下,每天差不多有 800 多人被胃癌夺走生命。更让人痛心的是,绝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要是能在早期就发现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能超过 90%;可一旦发现晚了,生存率会骤降到不足 30%。那么,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早期信号究竟藏在何处?为何说胃癌最早的提醒,会从口腔开始呢?

胃堪称人体里最 “沉默” 的器官之一,出了问题往往很难察觉,尤其是在癌变初期,基本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身体毫无提示,只是这些提示的方式太过 “迂回”。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胃病的症状无非就是胃痛、恶心、消化不良。然而,实际上,胃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极有可能是反复出现的口臭和口腔溃疡。

先来说说这口臭。它可不是吃了大蒜那种短暂的异味,而是一种持续存在、怎么刷牙都难以去除的臭味。这种口臭在清晨时分最为严重,患者一开口说话,旁人甚至忍不住想要躲开。在医学领域,这类口臭被称作 “胃源性口臭”。它的产生,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将未消化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带了出来,进而产生恶臭气体。要是胃部存在慢性炎症、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又或是已经发展到早期癌变阶段,胃的蠕动功能就会大打折扣,胃液分泌也会紊乱,这就使得胃内容物很容易上行至食管,甚至跑到口腔里。如此一来,嘴巴就成了胃部问题的 “暴露口”。

再讲讲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这可不只是缺乏维生素那么简单。特别是那种老是在同一个位置反复出现,持续三五天都不见好转,甚至还会有轻微出血的溃疡,更得引起高度重视。在胃癌患者群体中,超过半数的人在确诊之前,都曾有过不明原因的慢性口腔溃疡病史,只是当时大家都没把它和胃部疾病联系起来。

很多人潜意识里觉得 “胃癌” 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压根想不到年轻人也会中招。但实际情况是,近些年来,胃癌的发病年龄正悄然降低。30 岁出头就被诊断出胃癌的病例越来越常见,尤其是那些长期熬夜、爱吃外卖、酗酒,以及情绪长期压抑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出在生活方式上。像经常空腹喝咖啡、吃饭狼吞虎咽、三餐毫无规律,这些看似没啥危害的习惯,正悄无声息地破坏着胃黏膜。还有些人饭后习惯马上躺着玩手机,这样一来,胃内容物很容易反流到食管和口腔,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反复口臭、胃胀,甚至患上慢性胃炎。一旦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发生癌变的风险自然也就增加了。

另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在很多人的胃里 “安了家”,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 50% 以上。多数人感染后并没有明显症状,但它却是导致胃癌的一级致癌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癌最主要的可控风险因素。这意味着,要是能在早期发现并彻底根除它,就能显著降低患胃癌的几率。可问题在于,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等到出现胃酸反流、持续口臭、口腔异味、胃痛等症状,再去检查,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所以,千万别再把 “口臭”“溃疡” 当成小问题。尤其是当这些问题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就得怀疑是不是胃部已经出状况了。胃其实并非毫无声息,它只是以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在 “喊疼”。要是已经出现持续性的胃胀气、饭后烧心、频繁嗳气、饭量变小、体重下降等现象,那就更得提高警惕了。这些都是胃功能逐渐受损,甚至可能已经发生癌变的信号。特别是体重莫名下降,不少患者短短几个月内体重就掉了 10 斤以上,却找不到原因,这很可能是身体代谢异常的早期表现。

说到底,胃癌并非突然降临,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浅表性胃炎,发展到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直至最后的癌变,这一过程常常要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发现得越早,干预的空间就越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胃保持健康,多撑几年呢?

当察觉到口臭问题时,可别想着靠口香糖来掩盖,而是应该去检查一下是否存在胃酸反流,以及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做一个简单的呼气试验,十几分钟就能知晓结果。另外,一定要保持三餐规律,尤其是早餐,千万别为了减肥就不吃。很多人以为不吃早饭能瘦下来,却不知道这样会让胃酸在胃里 “空转”,长期下来,胃黏膜会严重受损,反而增加了患胃病的风险。再者,腌制、熏烤、重口味的食物要少吃。这类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进入胃里后,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类致癌物质,这可是引发胃癌的又一大 “元凶”。

不抽烟、少喝酒,这虽是老生常谈,但还是有不少人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不当回事。可一旦身体出了问题,后悔都来不及。长期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损伤胃黏膜,烟草中的尼古丁则会影响胃部的血液供应,加速胃组织的退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情绪管理。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压力大的状态,会致使胃肠道的神经调节紊乱,胃酸分泌异常,从而诱发胃炎,甚至溃疡。别小看 “心情” 对胃的影响,很多临床患者,胃部本身的病变并不严重,但症状却异常明显,根源就在于 “情绪胃”。

定期体检也很关键,这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患有胃病,以及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是对自己健康最基本的负责。有人觉得做胃镜检查太痛苦,其实现在很多医院都有无痛胃镜项目,整个过程十几分钟就能完成,远比等到癌变后再去治疗轻松得多。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五一假期,这个医生团队为啥这么... 五一假期,本应是外科医生稍作喘息的时刻,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李丹医生团队却迎来了异常繁忙的手术高峰...
乙肝为什么容易复发?肝病医生科...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疾病。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乙...
让男人持续上头的秘诀:保持这3... 我发现很多人在亲密关系里容易陷入“惯性依赖”,每天重复同样的对话、做同样的事,甚至用同样的表情回应对...
原创 这...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求索美味的旅途如同一条神秘的小径,时刻吸引着好奇的灵魂。而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滋味...
哪些食物有助于预防脊髓损伤? 预防脊髓损伤需要从饮食营养和日常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脊髓损伤的食物及其作用,同...
建议胶州人常喝!这种饮品对血管... 茶,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不少人还有饭后喝茶解腻的习惯。每天喝茶,对身体有哪些影响?一起来看↓↓↓ 0...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解读:滑膜炎反...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风湿科专家指出,滑膜炎并非单一独立病变,而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系统性...
越是没本事的男人,越会犯的五个... 一、越没本事的男人,脾气越大 曾经读到过几句话,很有意思:“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
医生表示:符合这5个标准的体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
原创 董... 董建华,生于1937年上海,1949年随家人迁至香港,父亲董浩云为海外航运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到...
别再瞎折腾!快速瘦下来的正确打... 夏天快到了,衣柜里的小裙子还穿不上?健身卡办了半年,体重却纹丝不动?别慌!减肥路上的坑,我都替你踩过...
水果怎么吃才健康?这份指南请收... 酸甜可口红彤彤的大草莓、饱满晶莹汁水四溢的车厘子、软绵甜糯入口即化的甜蜜瓜……水果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八旬“书虫”教授求医记:南宁爱... 87 岁的王爷爷曾是广西某大学法学院的知名教授,也是个不折不扣的 “书虫”,在堆满上万册书籍的书房里...
成都普济中医邓文志主任支招:肿... 肿瘤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
菊花:中药界的“小太阳” 在杭州西溪湿地的秋日暖阳下,朵朵杭白菊舒展着雪白的花瓣,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药香。这抹明艳的秋色,...
肾病患者一滴酒都不能碰?医生无...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娄底附大门诊部医者仁心,守护每... 男性健康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选择一家专业的男性医院对于解决男性健康问题至关重要。然而,面对男...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外卖平...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
【分享】能减轻脂肪肝,还能减肥... 提到“碳水”,很多人都避之不及,担心吃多了会长胖、升血糖,甚至把它看成自己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其...
原创 中... 在传统医学的宏大体系中,中医宛如一座神秘而深邃的宝藏,其间诸多理论与实践,历经千年沉淀,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