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气温骤降,流感的高发季节再次向我们袭来,不少市民在感染流感后反映出现头晕的症状。这让人不禁想问,难道流感出现了“新毒株”吗?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们提醒,当前流行的仍是甲型流感H1N1,而不是新毒株。那么,流感到底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常见症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在日常生活中,流感、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常常困扰着我们,尤其是每年的冬季。在北京地区,流感的高发期通常从12月开始,而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则是在天气刚转冷时。虽然流感病毒正在成为主要流行病原,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病毒就会消失。根据专家分析,当前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流感、支原体、合胞病毒等,且存在多重感染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疾病。
事实上,感染流感后出现的头晕、乏力、肌肉酸痛及咽痛等症状,实际上是由于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散播造成的。每个人对同一种病毒的反应也各有不同,部分人可能会觉得头晕,但另外一些人则可能仅表现为流鼻涕。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特别在流感高发季节。
为防止感染,尤其是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是保护自身免受流感影响的有效方法。感染后,发病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通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家中可以备一些解热镇痛药,帮助缓解不适,但务必遵医嘱。
在预防措施上,专家建议大家多洗手、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等,均可降低感染风险。与其担心所谓的新毒株,不如趋向更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每年的流感季节是我们检验自己健康常识的时机,更是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关键时刻。
最后,针对不同流感症状,及早识别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流感症状通常较重,发热、咳嗽等表现尤为明显,病程一般为5到7天;而支原体则以隐匿症状和持续较长时间为特征。了解这些,我们在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面前,可以更从容应对,做好预防和及时治疗,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