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常常会出现胸口憋闷、气短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虽属常见,但仍需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症状往往与手术导致的肺气损伤、气血亏虚密切相关。那么,早期肺癌术后胸口憋闷气短,是正常现象吗?怎么改善?
一、早期肺癌术后胸口憋闷气短的成因
1.肺功能减退:肺癌手术往往需要切除部分肺组织,导致肺部通气换气能力减弱,肺功能相应受损,从而引发憋闷、气短等症状。
2.气血亏虚: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会损伤人体气血,导致气血亏虚。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气血亏虚易导致湿邪内生,进一步阻滞肺络,引发胸闷不适。
3.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胸腔粘连等并发症,这些都会影响呼吸功能,加重胸闷气短的症状。
中医在治疗早期肺癌术后胸口憋闷气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中医强调“肺主气,司呼吸”,因此补肺益气是治疗胸闷气短的重要方法。常用的中药材有党参、黄芪、白术等,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健脾益肺的功效。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可以配制适当的汤剂或散剂进行服用,以改善术后气血不足引起的胸闷症状。
肺癌患者本质上仍然属于本虚标实,因此在治疗上要扶正培本,抗癌祛邪,具体方法包括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益胃等。尤其是中晚期肺癌患者或不能手术和大剂量放、化疗的,这类病人常会出现正气亏虚、气滞血淤、湿聚、寒积、痰结及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体质较差,中医药治疗却是理想的治疗方案,通过用扶正、补气、养血、温阳、散寒、排毒、软坚、活血、祛瘀、疏肝、解郁等中医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治疗癌症的疗效也受到中医师的辨证论治水平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出身于中医世家,《袁世医方》第八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在先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三联平衡”理论,帮助了一位又一位海内外肿瘤患者,且自2000年至2017年十余年间,先后举办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为其他正在努力奋战的患者增强抗癌信念,提高治癌信心,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真实案例分享:
赵某,肺癌,2015年5月18日。
2015年2月,患者突然肺部疼痛,伴有咳嗽,久治不愈后,在2015年4月,到禹州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左上肺叶见2×1.5×15cm肿物,被确诊为肺低分化腺癌。随后积极配合治疗,在2015年5月,患者进行了肺叶肿块切除手术。手术过后,医生给出意见继续化疗,但患者考虑化疗副作用大,未行。后经人介绍2015年5月18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按照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的治疗计划开始施治后,感到气色变好,人有力气,食欲也大增;继续服药,2015年5月28日,到医院复查,检查报告单显示:左肺容积减小,左肺结节明显消失。2015年12月4日,再次到医院复查,CT检查报告单显示:与2015年9月14日片对比,左肺索条状高密度影变化不明显,余肺也未见异常密度影。继续用药,左肺结节消失,体能不断恢复,信心与日俱增。复诊时,赵某说:“现在每天能做17个俯卧撑,一口气上到7楼。我的体重从原来的130多斤长到现在的140多斤,现在我比以前胖太多了,我还想要减减肥呢。近期2024年回访,患者一切正常,无明显不适。
早期肺癌术后胸口憋闷气短是正常现象,但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改善这些症状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通过肺功能锻炼、补肺益气中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缓解术后胸闷气短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