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吕惠 宋蒙
烟不离手、天天熬夜、不按时吃药,因为这些不良习惯,26岁小伙再次突发急性心梗,被送到医院抢救,原来放支架的血管再次堵塞,在紧急药物球囊扩张后,堵塞的血管得以恢复畅通。10月27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专家提醒,年轻人的心梗往往更为凶险,纠正生活习惯很重要。

医生为韩先生做检查
不改生活陋习,男子2年后再次心梗
据韩先生介绍,自己抽烟多年,每天至少半包烟,晚上玩手机到深夜,每逢休假就会约上三五好友吃烧烤、喝奶茶。两年前,他因胸闷难耐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当时查出高脂血症,同时发现心脏的一根重要血管——左前降支几乎被堵死,在紧急植入了一枚支架后才转危为安。
第一次死里逃生后,医生叮嘱他,出院后要戒烟、规律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他只坚持了一年,感觉自己恢复得不错,便把医嘱当耳旁风,继续熬夜玩游戏,每天烟不离手,饭局应酬不断,降血脂的药也是想起来才吃。
10月19日中午,韩先生正在家中休息,一阵胸闷感突然降临,紧接着全身冒汗。直到晚上,他在睡梦中辗转反侧,醒来后不适感仍未缓解,韩先生这才意识到不对劲,立即赶往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没想到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进一步检查发现,韩先生原先放支架的血管再次堵塞,这次医生紧急通过药物球囊扩张,将堵住的血管打通,目前韩先生已康复出院。
放支架≠万事大吉,要做好健康管理
“韩先生之所以再次发病,与他没有戒烟、不按规律服药有很大关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钟建利介绍,吸烟是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而停用降血脂药物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导致血管再次狭窄,再加上长期熬夜、饮食不健康等几大因素叠加,从而诱发了急性心肌梗死。
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觉得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支架治疗只是“疏通管道”,术后管理才是守护生命的关键。要想防止疾病二次发作,需要长期进行慢病管理,术后1、3、6、12个月必须定期复查。“支架是手段,不是终点,术后必须谨遵医嘱,坚持用药、管好指标,才能真正远离复发。”钟建利表示。
警惕!年轻人的心梗往往更为凶险
“现在心梗发病年纪越来越早,三四十岁的患者明显增多,像韩先生这样二十多岁发病在门诊也很常见。”近年来,钟建利主任表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急性心肌梗死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与年轻人偏爱辛辣、油腻、高热量、高盐分的食物,平时缺乏运动、抽烟酗酒、长期熬夜,再加上对“三高”放任不管等因素密切相关。
她提醒,年轻人发生心梗,病情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猝死的概率也更高。这是因为年纪大的心梗患者的心脏由于长期冠状病变的侵害,已经形成一定的适应机制。年轻人心肌需氧量较大,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
近期天气变化频繁,早晚气温较低,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钟建利主任提醒,除了要注意添衣保暖外,日常生活中更应该注意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避免三高、戒烟减重、定期体检。此外,平时还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若出现持续胸痛、胸闷、心慌、气促、出冷汗等不适时,要及时就医。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