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气温骤降
温度的急剧变化
使得心脑血管疾病频发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脑病三科主任王凌立介绍道
相比于夏季
秋冬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明显增加
而寒冷应激
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
重要推手
“断崖式降温”
对于心脑血管老年患者
可谓“雪上加霜”


一、为什么天冷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1
血压波动大
气温骤降,体内的激素水平和室内外温度都有明显变化,容易造成血压波动,特别是在老年人身上表现的更明显。
2
气温低
在寒冷的刺激下,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大,心脑血管侧支循环受到影响,易加重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3
户外活动减少
寒冷的季节使得户外活动减少,同时为了御寒往往会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运动减少、血脂升高、血压波动,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
4
易感染
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骤变的气温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而这些往往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启动因素。
二、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
1、胸闷胸痛
若出现突发性的胸闷、胸痛(多位于心前区、左肩背部、剑突下,少数表现为牙疼、咽部紧缩感、腹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濒死感等症状,要考虑急性心梗。
2、呼吸困难
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均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气促、喘憋等,尤其是出现夜间憋醒,不能平卧的现象,可能是急性心衰发作。
3、心悸
感觉心跳不规律,如心跳过快,过慢、心跳有停跳感等,属于心律失常的表现,部分患者可伴随胸闷、乏力等不适。若症状明显或发作频繁,需及时就诊。
4、头晕、晕厥
一旦出现黑朦、意识模糊,说明脑供血、脑供氧出现问题,即便是短暂性发作,仍需警惕卒中或心源性晕厥。
5、走路异常
如果突然发现步态发生改变,伴随肢体麻木,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前兆。若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三、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定期检查健康状况
养成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的习惯,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相关药物。
2、注意保暖
做好日常保暖,尤其注意头部、颈部和上半身的保暖,以避免或减少寒冷对机体的刺激,尤其是有各种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
3、适量运动
建议常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晒太阳,并保持适度运动。对于中老年人,运动宜选择较为舒缓的全身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避免大量出汗,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4、合理膳食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膳食需求: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总摄入量;高脂血症需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及五谷杂粮等食物,进食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的健康食品,并保证每日的饮水量。
5、调节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秋冬季,人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出现心慌、多梦、失眠,而且剧烈的情绪变化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变心脑血管的血流量,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中老年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尽可能避免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