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提出,“十五五”期间支持1000个左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区药品供应和药学服务等资源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须紧锣密鼓加以推进。
2024年11月,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各地积极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围绕规范优化基层用药种类,以及建立健全基层药品联动配备使用、集中供应配送、短缺预警处置三大机制等重点任务,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效能,探索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
今日起,健康报推出“基层药品联动管理”系列报道,梳理各地在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改革道路上的探索实践,推动改革持续向纵深迈进。
人口基数小、配送距离远、药品用量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现实境况,这使得基层药品供应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通达更具挑战性。“小药片蕴含大民生,解决基层用药问题,就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自治区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斌芳介绍,新疆自2024年底启动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改革以来,结合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总体规划,边施策、边反馈、边优化,持续贯通药物政策、药品供应和药学服务在基层的落地路径。
政策落地通达有力
在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米吉克乡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站,努尔汗·玉山把因规律服药而获得的10个健康积分登记在册。“卫生院配上了原先县医院才有的降压药,我得多攒点积分换药品。”努尔汗·玉山说。
像努尔汗·玉山一样,新疆很多村民都切实享受到了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改革带来的红利。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直指基层用药难题,提出系列具体措施。以国家文件精神为指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在全面梳理现行县域医共体药品管理制度、系统分析已有改革经验和尚存发展梗阻的基础上,联合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医保局、自治区药监局出台《自治区建立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实施方案》,为步调一致地推进改革列出时间表、明确路线图。
“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改革涉及多个利益主体,横向上需要依靠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纵向上必须调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的内生动力。”曾斌芳说。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自治区医保局印发《关于取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和数量限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为扩大基层药品种类提供政策支持;自治区医保局增设“药学门诊诊察费”项目,为药师队伍价值体现提供长效激励。阿克苏地区等地也积极发挥“三医”协同机制作用,由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建立县域医共体内药品调拨备案制度,实现成员单位之间积压药品、近效期药品等的顺畅调度。
为确保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改革的进度和效果,新疆各地从不同角度制定了激励政策。阿克苏地区将该项工作纳入县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高效组织领导体系。昌吉回族自治州将该项工作纳入县域医共体总医院院长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总医院院长年薪、县域医共体薪酬总额挂钩,推动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改革措施在乡镇层面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拜城县温巴什乡党委书记刘猛介绍,该乡发挥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以村民用药需求为导向,积极落实动态调拨机制,方便村民买到想要的药品。同时,该乡在4个村试点建立“基本医保报销﹢集体经济兜底”的双层保障模式,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6岁以下儿童经医保报销后自付的诊疗、用药费用由村集体经济承担。今年上半年,试点村共保障费用2.19万元。
药品供保协同联动
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付雅婧介绍,布尔津县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但总人口只有7.2万。部分乡镇地理位置偏远,如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距离县城约140公里。药品供应商出于成本考量,有时会拒绝基层对于个别药品的采购申请。
对此,新疆找到的突破口是: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统一县域用药目录,形成采购规模效应。为保障各地县域用药目录制定的科学性,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以国家版遴选指导原则为依据,综合全自治区疾病谱特征、居民实际用药需求等因素,印发《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遴选指导原则》,并组织自治区药品使用监测与临床综合评价中心牵头编写《自治区医疗机构药品快速评价与目录优化专家共识(试行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通过药品使用监测工作,持续研判各地药品使用总体趋势及重点疾病治疗药品用量变化,进而调整完善遴选技术指标。
截至目前,新疆分别于2024年12月、2025年2月及6月完成3轮县域用药目录调整,各县域统一用药目录平均品种数已达739个。其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平均配备药品品种数分别达236个、141个,与改革前相比分别增长14.9%、14.6%,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用药得到全面扩充,上下衔接更加紧密。曾斌芳表示:“全自治区已经阶段性实现基层药品种类的扩大与上下转诊用药需求的适配。”
与之同步,新疆严格对标国家版功能指引,梯次建设县域医共体中心(云)药房,一体推进药品统一采购、配送、调拨等工作。以布尔津县为例,该县设立中心(云)药房唯一采购账户,各乡镇分院于每月15日和30日报送采购计划,经中心(云)药房负责人审定后实施统一采购,药品具体由供应商直接配送至各乡镇分院。目前,全县药品采购计划的一次性成交率提升至87%,配送周期平均压缩2天。付雅婧告诉记者:“以前,供应商‘挑肥拣瘦’,路远的不送、价低的不送、量小的不送。现在,有科学的采购规模和规范的合同,引导企业行为向惠民方向转变。”
在统一目录、统一采购之外,新疆在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设置“便民药柜”,按照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派驻医生的处方权限和用药情况,将相关药品配发至“便民药柜”,真正做到“权随人走,药随医配”。同时,新疆建立缺药登记制度,通过临时采购、同类替代等方式,满足患者个性化用药需求。对于登记频次较高的药品,经评估确有需要的,按照动态调整原则及时纳入县域用药目录。
药学服务直抵村室
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齐满镇白杨村村民买海木·艾则孜患2型糖尿病多年,因血糖控制不佳,最近开始注射胰岛素。然而,笔式胰岛素笔芯替换和用药单位控制却难住了他,乡村医生也不熟悉笔芯的替换方法。库车市医共体总医院包联药师艾力江·努尔得到消息后来到白杨村村卫生室,为乡村医生和有类似需求的患者集中讲解笔芯替换、剂量控制以及保存方法等。
随着基层药品种类的丰富,基层药学服务能力薄弱的短板愈发凸显,药品合理使用、评估重整及监测评价等都亟待基层药师的参与。
曾斌芳说:“基层药师的培养需要时间,当务之急是通过信息化赋能,筑牢基层用药的安全底线。”为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严格参照国家版功能指引,全面铺开县域医共体集中(云)审方中心建设工作,力争通过处方全覆盖审核、用药全流程干预,有效提升县域合理用药水平。
阿克苏地区借助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东风,搭建了地区医疗健康云平台。在此基础上,推动各县域医共体加快建设集中(云)审方中心,通过“智能审核﹢人工审核”双审核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方实施全面审核。今年以来,全地区已累计集中审核处方230余万张,处方合格率提升至95.18%。
集中审方机制在中医医院同样适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建成集中(云)审方中心,设置中药配伍禁忌、中药合理用药、中药煎煮等知识库,自动提醒处方规范性、配伍合理性等要点,有效提升成员单位中药处方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在建立集中(云)审方中心的过程中,新疆各地注重建立药学人员激励机制。米东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创新处方审核绩效考核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药师额外发放5%的奖金,对于连续3次考核优秀的药师优先进行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先,对于表现突出的药师推荐为医共体药学质控专员。和田地区洛浦县医共体试点处方审核服务收费机制,合格处方按0.5元/张结算,不合格(驳回)处方按1元/张结算,审方费用由开方单位和个人按4∶1比例共同承担,形成专业规范与经济杠杆的双重约束。
“从长远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发展药师队伍、丰富药学服务,才是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的根本措施。”曾斌芳说,为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借力国家卫生健康委“紧缺人才—药师岗位培训项目”,推动新疆药学服务培训资源向县域医共体处方审核等重点岗位倾斜;推行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结对帮扶模式,打造基层药师培养“孵化器”;试点县域医共体总药师制度,建立规范化、垂直化、同质化的县域药学服务体系;鼓励药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向重点人群提供居家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体现专业技术价值……通过系列工作的稳步推进,新疆基层药学服务能力明显改善。
文:健康报记者 宁艳阳
编辑:马杨
校对: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