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陈赓和徐海东都被授予了大将军衔。然而,在排名上,徐海东位列第二,而陈赓排在了第四。对于这个结果,一向豁达的陈赓并没有心生嫉妒,他反而十分高兴地说:“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就是曾经当过徐老虎的上级。”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曾经担任徐海东上级的陈赓,反而在授衔时排在了徐海东之后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追溯到他们在红军时期的经历。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陈赓随起义军南下,在会昌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烈战斗,不幸受伤,导致他错过了上井冈山的机会。后来,陈赓在广州、香港、上海治疗伤势,直到1931年,才前往鄂豫皖根据地。他最初的职务是红四军13师318团团长,之后红四方面军成立,他成为了红12师师长。红12师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陈赓带领的师中,许世友和徐海东担任了两个团长。徐海东负责36团,因此,陈赓曾是徐海东的上级。
陈赓对徐海东印象深刻,尤其是在1932年2月的潢川战役中,徐海东带领特务连冲锋在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战斗力,给陈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时起,陈赓便亲切地称徐海东为“徐老虎”。
然而,由于战斗频繁,陈赓在1932年9月再次受伤,只得返回上海治疗。此后,陈赓和徐海东的战斗机会变少,直到长征时才再次有所交集。
尽管陈赓曾是徐海东的上级,但在授衔时,徐海东为何排名高于陈赓呢?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徐海东在职务上曾高于陈赓。1932年5月,徐海东就升任了红四方面军独立师师长,而陈赓一直担任红12师师长,且职务时间较短。此后,徐海东更是多次晋升,成为红25军的副军长、军长等职务。长征时,徐海东作为红25军的领导,与陈赓的职务差距逐渐拉大。
再者,徐海东在红军时期的军事功绩也超过了陈赓。徐海东曾参加黄麻起义,领导了年关暴动,抵抗敌人“围剿”,并带领红25军成功突破敌军封锁,表现出色。在长征中,徐海东的红25军以极少的装备和兵力,成功抵达陕北并与陕红军合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而陈赓在长征期间,虽然表现坚韧,但因战斗机会较少,其军功相比之下略显逊色。
此外,徐海东对中央红军的支持也令他名垂史册。在红军进入陕北后,徐海东及时提供了5000大洋的援助,解救了中央红军的燃眉之急。徐海东的这一举动,展现了他对党的忠诚与无私,赢得了众人的敬重。
尽管如此,陈赓的军事才能在抗战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率领的386旅在八路军中成绩突出。陈赓在抗战中的卓越表现,令日军忌惮,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专门“打386旅”。
尽管如此,陈赓的某些决策失误也影响了他的升迁。比如在1948年宛东战役中,他因过于顾惜兵员而未能准确判断敌军动向,导致失去了包围并歼灭敌军的最佳机会。刘伯承对这一失误深感不满,并批评陈赓在战役中的表现。
综上所述,徐海东的职务与军功在红军时期的确超过了陈赓,而陈赓虽然在抗战和其他时期展现了不凡的才华,但因战争中的失误与未能在红军时期承担更大责任,导致他最终在大将军衔授予中的排名落后于徐海东。然而,这并不影响陈赓作为伟大将军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