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上厕所一边刷手机
是很多人的日常
但长沙一名15岁中学生
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卫生间久蹲后直肠竟脱出体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结直肠肛门外科刘韦成提醒
如厕时间超过10分钟
直肠压力就会急剧增加
而很多人一蹲就是半小时以上
这个不良习惯亟待改正
为什么久蹲厕所这么危险?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就是直肠壁(全层)从肛门“溜”出来了。刘韦成医生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像袖子口翻出来一截。”
为什么久蹲厕所会导致这么严重的问题?
他解释说,排便时腹压会增加3-5倍,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盆底肌肉就像一直被拉伸的皮筋,终会失去弹性。
蹲姿时直肠与肛门的角度变直,失去了正常的弯曲缓冲作用,直肠黏膜更易下移。此时,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往往忽视了身体的排便信号,导致不必要的长时间用力。
根据严重程度,直肠脱垂分为三度:
六大症状提示直肠脱垂
别等到严重才就医
直肠脱垂不是突然发生的,身体会提前发出警告信号:
①肛门有肿物脱出是最典型的症状,初期排便时出现,后期咳嗽、行走时都可能发生。
②肛门失禁是令人尴尬的症状,50%-75%的患者无法自主控制排便。
③便秘与出血相辅相成,便秘加重脱垂,脱垂又导致排便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④肛门坠胀感总想排便,但实际又无便可排,令人坐立不安。
⑤嵌顿坏死是最危险的情况,脱出物卡在肛门口回不去,可能发生组织坏死。
⑥肛门周围湿疹因黏液持续刺激皮肤,导致瘙痒难忍,影响日常生活。
从少年到老年
预防才是关键一招
据《中国直肠脱垂诊疗指南(2022年版)》数据显示,超过70%的人如厕时玩手机,时间超过15分钟;直肠脱垂在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1%;女性患病风险是男性的6倍。
刘韦成强调,预防直肠脱垂,关键在于改掉不良习惯,强化盆底功能。
①严格控制如厕时间是首要任务。他建议每次排便不超过5-10分钟,坚决不带手机进厕所。
②保持大便通畅同样重要。多吃高纤维食物(芹菜、燕麦等),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排便顺畅。
③正确排便姿势能减少压力。坐马桶时脚踩个小板凳,使膝盖高于臀部,这个姿势更利于排便。
④坚持提肛运动锻炼盆底。收缩肛门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做三组,给盆底做“俯卧撑”。
多学科治疗,帮助患者重获尊严
对于已经发生直肠脱垂的患者,现代医学有多种治疗方法。
轻度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如手法复位、中药坐浴、针灸等改善症状。
中度患者需要器械辅助,使用盆底康复仪锻炼肌肉,或采用注射疗法固定松弛的黏膜。
重度患者则需手术干预。如直肠悬吊术、肛门成形术等,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手术(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别让手机“偷走”你的健康!
来源: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