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说 “吃海带、紫菜能补碘防甲状腺癌”,不少人因此每天大量食用。对此,徐浦特聘肿瘤专家张晖指出,海带、紫菜虽含碘丰富,可满足甲状腺对碘的需求,但并无 “防癌” 功效;相反,过量食用会打破甲状腺功能平衡,反而增加甲状腺病变风险,日常食用需控制量,讲究科学方法。
海带、紫菜不能 “防甲状腺癌”
张晖专家解释,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适量补碘能预防碘缺乏导致的甲状腺肿大、甲减等疾病,但 “补碘” 与 “防甲状腺癌” 无直接关联: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多吃海带、紫菜能降低甲状腺癌发病率;甲状腺癌的发生与遗传、辐射、自身免疫、不良生活习惯等多因素相关,单一食物无法抵消这些风险。若盲目认为 “吃海带、紫菜能防癌” 而大量食用,反而会因碘摄入超标,给甲状腺带来额外负担。

过量吃海带、紫菜,3 大伤害找上门
- 诱发碘致甲状腺肿:海带、紫菜的碘含量极高(每 100 克干海带含碘约 2000 微克,干紫菜约 1800 微克),远超人体每日所需。长期过量摄入碘,会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有机化利用,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进而引发甲状腺组织增生,形成 “碘致甲状腺肿”,表现为脖子肿大,严重时影响呼吸与吞咽。
- 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对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而言,过量碘会刺激甲状腺内的自身抗体(如 TPOAb)活性,加剧甲状腺组织损伤,导致甲减症状加重,同时增加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概率,间接提升癌变风险。
- 干扰甲状腺功能稳定:即使是甲状腺健康人群,长期过量补碘也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 —— 可能出现甲亢(碘过量刺激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也可能出现甲减(甲状腺因 “碘中毒” 而功能衰退),而功能异常会让甲状腺细胞处于 “应激状态”,增加细胞异常增殖的风险。
每天吃多少?按 “周” 规划更科学
普通人群无需每天吃海带、紫菜,按 “每周适量补充” 即可满足碘需求,具体建议如下:
- 摄入量:每周吃 1-2 次,每次干海带 5-10 克(泡发后约半碗)或干紫菜 3-5 克(约 1-2 张),换算成碘摄入量约 100-200 微克,加上日常食用加碘盐(每天 5 克加碘盐含碘约 110 微克),可使每日碘摄入总量控制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120 微克(成人)标准附近,避免过量。
- 特殊人群调整:甲亢患者、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需严格限制海带、紫菜摄入,甚至遵医嘱吃无碘盐,具体食用量需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由医生制定;甲状腺结节患者若为 “低碘饮食” 人群(如术后需碘 131 治疗者),也需暂时避免食用,待治疗结束后再逐步恢复。
科学食用,张晖专家再给 2 点提醒
- 避免 “叠加补碘”:吃海带、紫菜的当天,可适当减少加碘盐用量,或选择无碘盐,避免 “高碘食物 + 加碘盐” 导致碘摄入超标;同时不建议额外服用碘补充剂(如碘油丸),除非经医生诊断为碘缺乏。
- 优先选择新鲜食材:购买海带、紫菜时,选择正规渠道的新鲜产品,避免购买劣质、霉变的食材,这类食材可能含重金属或污染物,额外伤害甲状腺健康。
海带、紫菜是优质的碘来源,但绝非 “甲状腺癌克星”,过量食用反而有害。“科学食用的核心是‘适量’,根据自身甲状腺健康状况调整,不盲目跟风,才能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守护甲状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