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测血糖、按时吃药、注意饮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很多糖尿病友的血糖终于达标了。于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问题随之而来:“血糖控制得这么好,是不是可以停药了?”
这个想法看似合理,实则隐藏风险。今天,就来和大家详细聊一聊“停药”那些事。
一、血糖正常,首要功劳是药物
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概念:血糖达标是药物、饮食、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药物,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就好比一个着火点,药物正在全力灭火,控制住了火情。但如果突然撤掉药物(灭火器),火势很可能重新蔓延开来。血糖也是如此,擅自停药极易导致血糖迅速反弹,甚至比治疗前更高,造成“血糖报复性反弹”,非常危险。
二、哪些人有可能实现停药或减药?
虽然不建议擅自停药,但在医生指导下,确实有一部分糖友可以成功减少药量甚至停药。主要针对以下人群:
1.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金逆转期”)
这部分患者胰岛功能尚可,只是被高糖毒性抑制了。通过短期胰岛素或强化治疗,快速解除高糖毒性后,配合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有很大机会在医生指导下实现临床缓解(即停药后血糖仍可维持达标)。
如果患者通过努力,成功实现了显著且持续的体重下降(特别是减重10%以上),身体胰岛素抵抗会大大减轻。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谨慎地为其减少药量或种类。
3. 继发性糖尿病患者
这类糖尿病是由于其他疾病或因素导致的,例如:
当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或致病因素消除后(如停用相关药物),血糖有可能恢复正常,从而可以停药。
三、重要提醒:停药≠治愈!
即使是成功停药的患者,也必须清楚一个事实:目前糖尿病还无法被彻底治愈。
所谓的“停药”,更准确的术语是“临床缓解”。这意味着糖尿病依然存在,只是不需要用药来控制。一旦放松生活方式管理,血糖很可能再次升高。
因此,停药后仍需坚持:
对于大多数糖友,尤其是以下人群,擅自停药风险极高:
总结
血糖达标是好事,但达标不是停药的信号,而是治疗有效的证明。
能否停药、如何停药,是一个复杂的医学决策,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您的具体病情、胰岛功能、并发症情况等综合判断后决定,绝不是您自己可以“感觉良好”就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