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过这样的朋友,尽管大口吃肉,却依然瘦得像根竹竿?这样的现象在科学上被称为“体质性瘦弱”,而这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根据最新研究,约有1.9%的人口属于这种体质,尤其是在美国,约有650万人。与全球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相比,这一群体却常常被忽视。
体质性瘦弱者的饮食习惯并不比一般人差,他们通常摄入的热量甚至比同龄人多出300卡路里,但却依然难以增加体重。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与他们的基因、代谢以及身体的热量消耗方式密切相关。
早在1933年,科学文献中就首次提到过这种人群。研究表明,基因在体重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项经典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12对同卵双胞胎每天额外摄入1000卡路里,结果发现,不同个体之间的体重增加差异巨大,有的人增重接近30磅,而有的人则不足10磅。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体质性瘦弱者在摄入多余热量后,身体会迅速消耗掉这些热量,甚至在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也会迅速下降。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热量摄入-消耗”的简单模型相悖,显示了个体差异的复杂性。
此外,体质性瘦弱者在身体成分上也有所不同。研究发现,他们的肌肉质量普遍较低,甚至一些人可能会面临骨质疏松的风险。这意味着,虽然他们看起来轻盈,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比如搬重物、开罐头等。
不过,社会对瘦弱人群的偏见同样不容忽视。许多人可能会怀疑他们是否存在饮食失调,甚至会对他们进行“瘦弱羞辱”。而这些都让本就面临身体挑战的瘦弱者更加孤独。
为了帮助这些人群,营养师贝拉·巴恩斯(Bella Barnes)开始专注于体重增加的指导。她结合力量训练和科学饮食,帮助客户实现健康增重。她强调,虽然增重重要,但选择“优质热量”同样至关重要,比如全谷物、健康脂肪和蛋白质等。
未来的研究还将继续探索体质性瘦弱的代谢机制,科学家们希望找到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这些人群健康增重。或许,有一天,我们能找到既能帮助瘦弱者,又能为肥胖者提供解决方案的“魔法药物”。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上一篇:新冠疫苗:老年人保护力持续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