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人不同,当青少年陷入抑郁的痛苦时,他们往往不会直接说“我很抑郁”,而是用各种隐晦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求救信号。
“信号”是啥?
01
情绪与行为异常
长期低落或易怒:持续两周及以上的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或莫名烦躁、发脾气,甚至因小事崩溃。
社交退缩:突然疏远朋友、拒绝参加活动,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孤僻,宁愿独处也不愿与人接触。
行为改变:成绩大幅下滑,不愿去学校,甚至出现自伤行为,如划手、撞头等。
02
身体与生理信号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疲惫,但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能是抑郁的躯体化表现;睡眠紊乱、食欲骤增或骤减、体重显著变化。
03
言语中的信号
消极言论:频繁说“没意思”“活着好累”“我很糟糕”,或讨论死亡、自杀相关话题。
自我否定:过度贬低自己,觉得“我是个废物,啥都做不好”“没人喜欢我”,对未来感到绝望。
如何“听懂”这些信号
01
用心观察
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注意上面提到的各种信号,特别是多个信号同时出现、持续两周以上、且功能受损的情况。
02
创造安全开放的沟通环境
主动关心,但不逼迫:选择安静、私密、孩子情绪相对平稳的时间,温和地表达你的观察和关心。
专注倾听,不带评判:当孩子愿意开口时,全神贯注地倾听。重点是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急于评判、说教、否定或提供解决方案。
认可感受: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这能让孩子感到被理解。
避免指责和过度反应: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为让你很震惊,也要尽量保持冷静。指责和过度反应会让孩子立刻关闭心门。
使用开放式问题:多问“你的感受是什么?”“能和我说说吗?”,少问只需回答“是或不是”的封闭式问题。
03
直接但温和地询问关键问题
如果你有强烈的担忧,尤其是关于自杀念头,不要害怕直接问,直接询问并不会把自杀念头“植入”孩子脑中,反而可能让他感到被理解,是帮助的关键一步;无论孩子如何回答,都要认真对待。
04
表达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反复向孩子保证你爱他、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和他一起面对、他在你心中无比重要、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表现。
重要提示:对于孩子的抑郁信号,不要轻视或拖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必须的,记得学习相关知识、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真正的倾听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感受那些没有说出口的挣扎。
审核专家: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孙丽丽
本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