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丙肝,不少人会觉得 “没听说过明显症状”,甚至有人直到体检才发现感染。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丙肝的 “信号” 确实藏得深,早期往往没突出表现,但这几个症状一旦出现,可能意味着肝脏已受到损伤,别再忽视。
为什么丙肝的信号难发现?因为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通常不会立刻 “兴风作浪”,而是悄悄在肝脏里复制。早期阶段,肝脏的代偿功能还能应对病毒的影响,所以多数人不会有乏力、疼痛等明显不适,这种 “沉默” 的特点让很多人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当这几个症状出现时,要警惕肝损伤的可能。第一个是 “反复的乏力感”—— 不是劳累后的暂时疲惫,而是明明没做重活,却总觉得全身没劲,休息后也难缓解。这是因为肝脏受损后,代谢功能受影响,身体无法正常获取能量,乏力就成了常见的 “信号”。有患者起初以为是 “没休息好”,直到这种乏力持续了半年才检查,发现丙肝已引发轻度肝损伤。
第二个要留意的是 “消化上的异常”。比如突然变得没胃口,吃一点就腹胀,甚至看到油腻食物会恶心。肝脏本就参与消化,尤其是对脂肪的代谢,若丙肝导致肝损伤,消化功能会跟着 “打折扣”,这些消化异常就会显现。有人把这些症状当成 “肠胃问题”,没往肝脏上想,反而耽误了排查。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是 “肝区的轻微不适”。比如右侧肋骨下方偶尔有隐隐的胀感或刺痛,程度不重,往往一闪而过,很多人会误以为是 “岔气”。但这个部位正是肝脏所在,若丙肝持续损伤肝脏,肝包膜受到刺激,就可能出现这类轻微不适,别轻易放过。
更要注意的是,部分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丙肝可能已进展了一段时间。因为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只有当损伤累及肝包膜等部位时,才会有明显感觉,所以这些症状出现时,肝损伤可能已不是早期状态。之前有患者出现持续乏力和腹胀后检查,发现已出现肝纤维化,正是早期信号被忽略的结果。
别再等 “明显症状” 才关注丙肝了。若有过可能感染丙肝的风险(如曾有不规范输血、共用针具等情况),即便没症状也建议主动排查;若出现上述乏力、消化异常、肝区不适等表现,更要及时检查。早发现才能早应对,避免丙肝在 “沉默” 中损伤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