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吹,嗓子常常干干刺刺的,喝再多水,也好像没充分吸收,这种体验您是否也有?《黄帝内经》里说:“燥胜则干”,就是说,燥邪会大量消耗人体的津液,肺为娇脏,先受影响,口鼻更是燥邪侵入的主要途径。要是不管它,开始可能就只是嘴唇干,时间长了,很可能会虚火暗生、脏腑失调,《黄帝内经》讲到“燥病延绵,或伤真阴”,应对秋燥,不能大意。
有些人睡醒后感觉嘴巴干,便喝凉茶试图舒缓,不过往往喝了之后更渴,从传统养 生而言,口干大概有两种情形。
其一为津液不足,也就是身体里水分少,常与肺热、胃火或者肾阴亏虚相关联,其二为津液运行不顺畅,好似水路被堵住了,湿气或者痰浊阻碍,致使津液无法顺畅往上输送。众多凉茶性质偏凉,多用于清热,或许会损伤脾胃,使得津液输送更加困难。
一、按揉三处帮身体找回润泽感
1、合谷
在手背1、2掌骨之间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脸和嘴有问题可以按合谷,激发此处有助于气血往上面走,润泽口鼻,这个时候配合按压喉结上方的廉泉,对推动唾液分泌效果挺好。
2、曲池
曲肘呈45度,于肘横纹外侧端末端和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间点处,其属于大肠经,且肺与大肠相表里,按揉该部位可助通顺肺气,使津液向上润泽咽喉,用拇指按压后向肘尖方向推揉,还有一小办法:吸气时舌尖轻触上颚,慢慢生津吞下缓缓流过喉咙。
3、内庭
在足背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若熬夜或者吃辣之后出现口干口苦以及异味等情况,就拿圆钝的笔帽朝着脚跟方向推刮此处,稍有痛感即可。早上胃经气血较为充足,此时进行操作可能效果更佳。
二、防燥避开这些误区
喝冰凉的水会对脾胃功能有影响,吃太多蜂蜜或许会让湿气变重;要是属于阴虚体质,那就可以用20克麦冬,搭配15克白茅根煮水当茶喝,湿气重的人挺适合喝用30克炒薏仁跟20克赤小豆煮的粥。
在清水里放几片薄荷叶,能够让空气慢慢变得湿润,闭上嘴轻轻咬住牙,用舌头在牙齿外侧搅动三十六下,等口中唾液逐渐增多以后,分三次慢慢咽下去,心情也会随之慢慢平静。
什么情况该停一停
经常想喝水,小便量多还清亮,这可能是肾气不能运化津液引起的,首先得养肾,不能光去清热,嘴巴干吃了不少但体重还减轻,那建议去检查下血糖,光靠按揉或许没用。
当秋天初现干燥之象时,通此三处,乃提前调养,持之以恒,润泽感自会由内而生,此刻便动手按一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