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药,让息肉不再复发!
导读:本期为大家分享一首治疗息肉的方剂,临床可灵活加减用于声带息肉、结肠息肉、胆囊息肉等……
济生乌梅丸一方载于清代陈修园氏《时方歌括》,出于宋代严用和,此方为治疗"肠风下血"而设,陈氏歌括曰:“下血淋漓治颇难,济生遗下乌梅丸,僵蚕炒研乌梅捣,醋下几回病即安”。
济生乌梅丸由乌梅、僵蚕二味组成。乌梅味酸,《神农本草经》谓:“梅实,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可知为一酸敛、除热、止渴、止利强壮药。《本草逢原》曰:“恶疮胬肉,亦烧灰研敷,恶肉自消,此即本经去死肌恶肉之验”指出乌梅外用可主《本经》所谓“不仁死肌”。汤本求真在《别论·厥阴病》篇曰:“乌梅为清凉性收敛药兼有杀虫、灭菌、腐蚀赘肉的作用。”僵蚕性平,味属辛咸,归肝、肺经二经,能够祛风解痉、通络止痛,散结化痰;《本草纲目》云僵蚕:“散风痰结核,瘰疬……痰疟徵结”。二药合用,一酸一辛,一收一散,可化痰散结,消除息肉。
医案分享著名中医龚志贤教授应用此方颇有心得,用于治疗声带息肉、直肠息肉及宫颈息肉等,疗效甚佳。分享龚志贤教授几则医案如下:
案1、声带息肉
重庆某工厂女工李某,业余爱好唱歌。1971年因咽喉梗塞、声音嘶哑,在某某医院五官科检查,发现声带有一粒如黄豆大的息肉,医生主张动手术,本人不愿手术治疗。余用乌梅1000g、僵蚕250g、象牙屑30g,蜜丸。服药1料后,复去医院检查,息肉已消大半。再进1料后检查,息肉已完全消失。4年后复查未复发。
案2、宫颈息肉
龚某,女,47岁,农民。患宫颈息肉,经常阴道流血,1973年住某医院妇产科经手术切除,息肉治愈。出院后约10个月,阴道依然流血,再去该院检查,息肉复又生长,仍需住院手术切除。病人因经济负担不了,疗效不稳定,不愿再行手术,求余诊治。余用乌梅750g(酒醋泡,去核,炒焦)、僵蚕250g(米拌炒黄去嘴、足)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g,早、中、晚各服1丸。1料药服完后自觉症状消除。半年后妇产科复查,息肉已不存在,至今没再复发。
案3、直肠息肉
张某某,女,11岁,学生。1971年诊。大便时滴鲜血,便时有息肉脱出肛外,便毕可自行收回,息肉脱落后复长,反复2年不愈。余用乌梅15g、僵蚕15g(炒),煎汤。日1剂,二煎分3次服,汤药内可酌加蜜糖50~100g,或白糖适量亦可。连续服10余剂后,息肉皆自行脱落,再以丸剂巩固疗效,1年后询之未复发。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