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无故患上冠心病?医生发现:患上冠心病,背后有4点原因
创始人
2025-08-19 20:37:35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怎么还查出冠心病?”一位中年人在门诊忍不住发问。

这样的疑惑并不少见,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典型的危险习惯,却还是在体检或突发胸痛时,被告知冠心病已经形成。

表面看像是毫无预兆,实际上, 冠心病的出现从来都不是偶然,它背后有清晰的机制和长期积累的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基础的环节。血管并不是一条单纯的管道,而是活性组织。长期受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刺激时,血管壁会发生变化。

低密度脂蛋白容易在内膜下沉积,逐渐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所谓的“泡沫细胞”,这些细胞和脂质一起堆积,就成了粥样斑块。

早期斑块可能不大,血管腔仍然能维持正常血流,所以患者没有明显不适。

但随着时间推移,斑块越来越多,血管逐渐狭窄,供血能力下降,几十年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累积,就是这个过程的推动力。

年轻人觉得自己精力旺盛,不会得心脏病,但斑块从二三十岁就可能开始形成,只是没有症状而已。

很多人以为只要血脂正常,就不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动脉硬化不仅受血脂影响, 还和炎症反应、吸烟、压力、肥胖密切相关。

有的人血脂水平不算高,但由于吸烟和慢性炎症,血管内皮受到反复刺激,斑块形成速度并不慢。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在于,它是不可逆的,已经形成的斑块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干预来延缓进展,这就说明冠心病的风险并不完全由数字决定,而是由整体环境共同塑造。

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 内皮功能障碍往往更早表现出来,血管内皮细胞就像一层保护膜,它能分泌一氧化氮,帮助血管舒张,让血流通畅。

当高盐饮食、血糖波动或高血压长期存在时, 内皮细胞受损,舒张能力下降,血管变得僵硬,调节能力减弱。

原本遇到压力时,血管可以扩张缓冲;但当保护膜受损时,血管就容易痉挛甚至收缩。这类患者在运动、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常会感到胸口压迫。

内皮功能障碍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 它会让血小板更容易附着在血管壁上。长期如此,血管的炎症环境加剧,斑块更加不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冠脉造影时,血管狭窄并不严重,却反复出现心绞痛,这种疼痛不是血管“堵死”的结果,而是内皮丧失了调节功能,血管无法在需要时扩张。

它提示冠心病的早期风险,但往往被误解为胃病、疲劳或者焦虑,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血栓形成是致命的一环。很多人以为冠心病就是血管一点点堵住,其实真正引发心梗的,往往是血栓突然封闭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稳定斑块就像硬壳,短期内不容易破裂;而不稳定斑块含有较多脂质核心,外膜薄脆,很容易在血压波动、情绪激动时破裂。

一旦斑块破裂,血小板迅速聚集,触发凝血反应,短时间内血栓就可能堵塞血管,血流被完全阻断,心肌得不到氧气和营养,就会坏死。

很多心梗猝死并不是狭窄最严重的人,而是那些看似没有大问题,但存在不稳定斑块的人。

血栓的出现说明冠心病并不是一个缓慢的线性过程,而是潜伏多年后突然爆发。有人上午还在工作,下午就因心梗倒下,就是这个机制在起作用。

更可怕的是,小斑块也可能破裂,所以并不能通过“堵了多少”来判断风险。防范血栓,需要从改善血管环境、控制炎症、降低血小板过度活性入手,而不是单纯盯着血管狭窄程度。

心肌耗氧失衡则是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

心脏是一台不断跳动的泵,对氧气和能量需求极高,平时安静状态下,心脏供血可能够用,但一旦活动量增加、气温骤变或精神紧张,心肌对氧气的需求骤然增加。

如果冠状动脉因为斑块或痉挛无法提供足够血液,就会出现胸闷、胸痛,这就是心绞痛的本质:供需矛盾。 长期缺血会让心肌细胞逐渐死亡,心功能下降,最终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在爬楼或快走时胸口发紧,但休息后缓解,就不当回事。实际上,这正是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心脏通过疼痛来发出信号,提示已经进入危险边缘。

如果忽视这种信号,继续维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某一天可能就是急性心梗的爆发。心肌耗氧失衡提醒我们,冠心病不是静态的“堵塞”,而是动态的供需失衡。

这四点原因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环环相扣。动脉粥样硬化打下基础,内皮功能障碍让血管失去保护,血栓形成成为直接导火索,而心肌耗氧失衡表现为症状。

很多人觉得自己生活还算健康,却没注意到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这些因素在悄悄推动血管环境恶化。 等到症状明显,往往已经进入危险阶段。

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是延缓粥样硬化的关键;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可以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手段;而适度锻炼和避免情绪激动,则有助于减少心肌供需矛盾。

冠心病不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而是身体长期失衡的结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冠心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 曲政.不同年龄段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心 肺血管病杂志, 2024-05-26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爱自己的 7 个层次,你抵达哪... “爱自己” 这三个字,我们听了太多,却鲜少有人真正明白,它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场由浅入深、循序...
原创 女... 标题:女人要想身材苗条一点,面色红润一点,不妨常吃这菜,好吃又便宜。 在这个追求美丽与健康的时代,...
警惕!新生儿梅毒病例激增,三个... 你知道吗?2023年全美报告了超过3,800例先天性梅毒,比2019年增加了106%,这是自1994...
秋季养生黄金期!吃对这三类&q... “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后燥气当令,正是调养脾胃的黄金期!中医讲究“秋冬养阴”,今天就为大家推荐3道...
这些面包真的不建议多吃,理由都... 面包是很多人的早餐必备,方便食用、节约时间,而且经济实惠。不过,面包你真的吃对了吗? 01 面包和馒...
“吃了抗抑郁药反而睡不着?试试... 在门诊,听患者抱怨最多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医生,吃了这药,人是没那么想死了,可TM整宿整宿睡不着啊...
基因编辑细胞移植:糖尿病治疗的...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能自己生产胰岛素,不再需要每天打针,是不是很神奇?最近,一项突破性的研究给了我们这...
被跟踪女性小心了:心血管疾病风... 你是不是也试过在人群中感到背后有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这种感觉让人毛骨悚然,甚至可能对你的健康造成长...
熬夜脸黄腰粗?这7种“排毒食材... 凌晨三点的城市静悄悄,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一张黯淡无光、眼袋浮肿的脸。 张薇揉了揉酸胀的腰肢,看着镜中肤...
河南举办2025年地方病防治和... 本报讯(记者 杨须 通讯员 李小光 王建坡)8月12~14日,2025年河南省地方病防治和预防接种技...
郑州市心理学会走进航空港区银河...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并非故意作对,而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寻求独立的正常心理表现,是成长过程中的‘心...
淋巴瘤患者必看:CNS预防性治... 淋巴瘤患者必看:CNS预防性治疗是救命稻草还是过度干预? 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看似微小的风险,却可能...
人不会无故患上冠心病?医生发现...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的... 本研究探讨了子宫内膜癌前病变(EP)和子宫内膜癌(EC)中的胚系突变与体细胞突变,旨在阐明子宫内膜癌...
原创 三... 在泰山队对阵深圳新鹏城的客场比赛中,尽管球队以3比1的比分赢得了胜利,但年轻的门将于金永却为自己的成...
成都罗程:腰痛有这3个特点,警... 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健康问题,由于现在的工作原因,很多人需要久坐,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 腰...
原创 热... 根据转会专家罗马诺以及来自热刺内部的消息人士保罗·奥基夫的最新透露,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正在积极准...
粗粮养生骗局?甲状腺患者的致命... “多吃粗粮能排毒”“粗粮代替精米白面更健康”…… 如今,粗粮俨然成了健康饮食的 “流量明星”,不少甲...
63岁假院士阮某平被刑拘!深圳...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8月19日发布警情通报,阮某平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通报显...
孩子得了抑郁症能治好吗? 小孩得了抑郁症,能否治好,是很多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邯郸钱氏中医院在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方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