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乙肝,即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2016年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6.1%,慢性HBV感染者为8600万例。
疼痛小贴士
1.流行性病学
乙肝,即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WHO报道,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等相关疾病。2016年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6.1%,慢性HBV感染者为8600万例。
2. 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针头、纹身或穿耳等。
母婴传播:感染母亲在分娩时传给婴儿。
性传播: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新发感染的40%-50%。
3. 症状
急性乙肝:乏力、她们不振、恶心、黄疸、腹痛等,通常在感染后1-4个月出现。
慢性乙肝:可能无症状,但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4. 诊断
乙肝的诊断主要通过血液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明感染。乙肝病毒DNA检测代表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乙肝感染患者腹部影像学检查也不可或缺,例如腹部彩超、腹部CT或MRI。
5. 治疗
急性乙肝: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
慢性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部分慢乙肝优势人群在医师指导下应用干扰素可以达到临床功能治愈。
6. 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通常在婴儿期接种。避免高危行为,如不共用针头等。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7. 并发症
慢性乙肝可能导致:
肝硬化:肝脏组织纤维化,功能丧失。
肝癌:长期感染增加肝癌风险。
肝衰竭:严重时危及生命。
8. 生活管理
乙肝患者应注意:
定期检查: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减少肝脏负担。
戒酒:酒精会加重肝损伤。
9. 社会认知
乙肝患者常面临歧视,但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不会传播病毒,应消除误解,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
总结
乙肝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疫苗接种、定期检查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阅读更多
本周门诊出诊信息(每周更新)
庆祝建院60周年
市委书记再次莅临我院新区医院项目观摩
奋进之笔书写高品质健康服务“示范答卷”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来院调研
以“智”强“治”呵护大健康
多向发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消化内科二区 魏新朋
编辑:宣传部 闵捷
审核:宣传部 李磊
科普乙肝,即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2016年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6.1%,慢性HBV感染者为8600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