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皮肤为人体之藩篱,天疱疮以水疱遍发、破溃糜烂、渗液流淌为特征,其核心病机常责之于“脾虚湿蕴,湿热毒邪”。脾居中焦,主运化水湿、输布精微。
若因饮食不节、忧思劳倦或禀赋不足导致脾虚失运,则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蕴结成毒,外泛肌肤,熏蒸腠理,发为燎浆水疱,破溃后滋水淋漓,缠绵难愈。这不仅是皮肤的溃烂,更是身体“湿毒泛滥”的警示,提示脾虚失健、湿热胶着,若不调治,湿毒深陷,正气耗伤,病情易反复加重。
陈先生,患天疱疮两年余,周身反复起大小水疱,疱壁松弛易破,露出鲜红糜烂面,渗液多,伴剧烈疼痛瘙痒。尤以胸背、腋下、口腔黏膜为重。自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口干不欲饮。
冯春雷医生观其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滑数。
拟方重在恢复脾运,断绝湿毒之源: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助运)、生薏苡仁、白扁豆(健脾利湿)、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土茯苓、金银花(清热解毒除湿)、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导邪下行)、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疗效追踪:
一个月后复诊:患者自觉精神稍振,食欲改善,腹胀减轻,水疱新生减少,原有糜烂面渗液明显减少,疼痛瘙痒有所缓解。
三个月后复诊:水疱基本控制,极少新发,原有糜烂面大部分结痂愈合,口腔溃疡减轻,进食改善。乏力、便溏等症状好转。舌苔渐化。
巩固调理期:继续以健脾祛湿为主,酌减苦寒,增固本之品。坚持治疗半年余,病情稳定,皮肤恢复良好,仅留色素沉着,精神食欲如常,体质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冯春雷医生的治理思路:面对天疱疮的燎浆水疱,若仅着眼于“消疱止痒”或依赖寒凉攻伐(治标),常致湿邪未去而脾阳已伤,反使湿毒难清。健脾祛湿乃治本之策。
核心在于:健运脾气以复其运化水湿之职,是为断湿毒之根;辅以清热利湿解毒之法,使壅滞于肌肤的湿热毒邪得以分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