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血液疾病,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人体的健康。它并非普通的 “贫血” 那么简单,而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征。上海好的中医院-徐浦中医医院医生表示在疾病早期,其症状往往隐匿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了解这些早期的 “隐形警报”,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异常,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皮肤黏膜:悄悄出现的 “出血信号”
皮肤和黏膜的异常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易察觉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在没有明显碰撞的情况下,四肢、躯干等部位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颜色多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按压后不褪色,医学上称之为 “瘀点”。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片状的瘀斑,常见于下肢,这是由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红细胞外渗所致。
此外,黏膜出血也较为常见。比如鼻出血,可能频繁发作,且止血难度比平时更大;牙龈出血,常在刷牙或进食时出现,即使口腔卫生状况良好也难以避免;女性患者则可能出现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因失血过多导致头晕、乏力。
全身状态:难以缓解的 “虚弱感”
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这也是早期症状的重要表现。患者会逐渐感到全身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恢复,原本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如散步、爬楼梯等,现在可能会感到吃力。
同时,还可能伴随面色苍白,这是由于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皮肤、黏膜失去红润色泽所致,尤其是面部、嘴唇、甲床等部位更为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耳鸣、心慌等症状,这是因为贫血导致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供氧不足,身体为了代偿而加快心率,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
免疫功能:反复出现的 “感染困扰”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 “卫士”,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侵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骨髓生成白细胞的能力下降,免疫力会明显降低,因此早期容易反复发生感染。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且感染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佳。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牙龈炎、肛周感染等,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败血症,威胁生命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早期症状并非再生障碍性贫血所特有,其他血液疾病或慢性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因此,当身体出现上述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