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闷热潮湿,人就像泡在蒸笼里,浑身不得劲儿。这时候要是再啃着红烧肉、涮着羊肉片,那可真是“火上浇油”了!为啥?猪牛羊这类红肉,性偏温热,容易生痰湿,夏天吃多了反而加重身体负担。
今儿个二丫就给大伙儿推荐个“伏天宝贝”—— 鲫鱼!这鱼啊,别看它普通,却是“水中人参”,《食疗本草》里夸它“和胃健脾,利水消肿”,现代营养学也说它低脂高蛋白,钾含量丰富。三伏天吃它,祛湿不黏腻,补钾腿有劲,连血管都跟着松快!
一、三伏天为啥要和鲫鱼“做朋友”?
祛湿一把好手
夏天湿气重,人容易浮肿、犯懒、舌苔厚腻。鲫鱼性平味甘,能健脾利水,中医说“脾主运化”,脾胃强了,湿气自然排得快。它不像薏米那么寒凉,也不像红豆那么单一,温和又全面,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
补钾防乏力
天热出汗多,钾元素哗哗流失,人就会觉得心慌、腿软。鲫鱼的钾含量比香蕉还高,每100克含钾300毫克左右,吃一条鱼顶得上啃两根香蕉!而且鱼肉里的钾吸收快,不伤胃。
血管“清道夫”
鲫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欧米伽3,能减少血管里的“垃圾”堆积。老话说“鱼鳞闪闪,血管清清”,常吃鲫鱼的人,血液黏稠度低,心脑血管自然更健康。
隐藏好处
它还能滋阴润燥,夏天吹空调多了口干舌燥,喝碗鲫鱼汤立马舒坦;对睡眠也有帮助,《滇南本草》提过它“安神”,晚上睡不踏实的老哥哥老姐姐们可以试试。
二、鲫鱼这样吃,功效翻倍!
1. 经典奶白鲫鱼汤——祛湿又养胃
第一步:选鱼
挑活蹦乱跳的鲫鱼,巴掌大小最嫩,鱼鳞亮、鱼鳃鲜红。让摊主帮忙去鳞去内脏,但别刮掉鱼肚里的黑膜(这是鲜味来源)。
第二步:煎鱼
热锅凉油,撒点盐防粘,鱼身擦干水分,小火慢煎到两面金黄。记住!煎透了汤才会奶白,这是蛋白质和脂肪乳化的小秘诀。
第三步:炖汤
直接冲入滚烫的开水(冷水会让汤发腥),加两片姜、一节葱白。大火滚10分钟,转小火炖20分钟,最后撒枸杞、白胡椒粉。喝前挑掉葱姜,汤色如牛奶,鲜得眉毛掉!
2. 豆豉蒸鲫鱼——开胃补钾
鱼身划斜刀,抹一层薄盐腌10分钟。
老豆豉剁碎,加蒜末、姜丝、一勺香油拌匀,铺在鱼身上。
水开后上锅蒸8分钟,关火焖2分钟,出锅淋一勺蒸鱼豉油。豆豉的咸香把鱼的鲜味全逼出来了,配米饭能吃两大碗!
3. 赤小豆鲫鱼粥——消肿一流
赤小豆提前泡2小时,鲫鱼煎好后用纱布包起来(防鱼刺)。
大米和赤小豆煮开花,放入鱼包炖20分钟,捞出鱼包加青菜碎。
这粥适合早上喝,利尿消肿,湿气重的胖友连喝一周,裤腰都松快。
三、吃鲫鱼的小门道
鱼胆千万不能破! 鲫鱼胆苦还有微毒,处理时一定小心。
感冒发烧少吃 这时候身体在“打仗”,清淡为主,别给脾胃添乱。
配豆腐不如配萝卜 豆腐虽好,但性凉,夏天和萝卜一起炖,化痰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