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作为现代人餐桌上的常客,不仅是美食领域的“头部网红”,在食补养生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汉代的“辛追奶奶”就已经用上了“鸡蛋养生法”。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养生方》《五十二病方》详细介绍了各种食养的方法,其中常常提到的一种营养食物就是“卵”,卵包括鸡蛋和春雀卵,春雀卵有壮阳的功效,而鸡蛋则是增强体质的常用食物。下面我们就跟着“辛追奶奶”一起,共同探寻鸡蛋养生的秘诀。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养生要“谨和五味”。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对应人体五脏,五种味道不可偏嗜,不可太过,应调和搭配,这样五脏、气血、阴阳才能平和健康。从马王堆汉墓文物可以看到,軑侯和辛追夫人家饮食丰富,样样俱全,谷物、瓜果、肉类、蔬菜,膳食搭配合理,正像《黄帝内经》所说的那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晨起食蛋
马王堆医书《养生方》中强调服用麦卵方增强体力,即小麦加鸡蛋,认为每日晨起饭前服食鸡蛋为佳。这类似我们现在的麦片鸡蛋粥,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搭配的营养早餐。
春季食蛋加韭菜
古人认为鸡在动物中属于阳类,食用后可以提高视力和听力。用鸡蛋搭配春韭菜食用,有滋阴通阳之效。马王堆医书《十问》中提到“夫鸡者,阳兽也,发明声聪,伸头羽张者也。复阴三月,与韭俱彻,故道者食之。”公鸡报晓,声音洪亮,属于阳兽,三月食用韭菜加蛋,是学道之人的食法。中医认为鸡子黄能够解毒消肿、滋阴养血润燥、敛疮生肌,韭菜能够温阳益肾。韭菜加蛋食用,温阳又滋阴,是阴阳平衡的食养佳肴。
现代研究认为鸡蛋中蛋白、蛋黄、蛋壳的比例是6:3:1,营养价值最高的是蛋黄,蛋黄除了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外,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蛋黄卵磷脂可以补充乙酰胆碱,活化和再生脑细胞,改善脑功能。蛋黄油可与胆固醇结合形成胆固醇酯,促进胆酸从肠道排出,降低血脂。蛋黄油治疗烧烫伤也很有效。春天属于生发之气,春天食用补阳温阳的韭菜,加上健脑益智、滋阴润燥的鸡蛋,确实是营养美食。
温酒泡蛋
马王堆医书《杂疗方》提到内补养生法有醇酒冲蛋法,即将半杯醇酒加热,“温之勿热”,不能太烫,打一个鸡蛋到酒中,搅拌后在早晨吃饭前饮用。第一天打一个蛋,第二天两个蛋,第三天三个蛋,接下来逐日减少蛋数,依此类推,周而复始,共服食42个鸡蛋。这样服食鸡蛋可以使人面色不焦黄,口唇不干燥,补中益气。
现代人很少见到用高浓度酒泡蛋食用,但鸡蛋的不同吃法确实营养吸收也不同。根据研究发现,从营养保留率来看,水煮蛋为100%,蒸蛋羹98%,煎蛋90%,茶叶蛋85%。水煮蛋尤其是温泉蛋,蛋黄中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保留较好。马王堆医书的酒泡蛋法在生活中逐渐演变为湖南常见的甜酒冲蛋,口感嫩滑,甜酒温阳通络,营养价值也高。东汉医圣张仲景很重视鸡子黄的药用价值,他发明的黄连阿胶汤是用来交通心肾,治疗肾阴虚心火旺的,其中就提到药物煎好后,在碗中入鸡子黄一枚,再将药汁冲入,鸡子黄可以滋阴润燥、养心安神。民间也有朱雀汤的食疗法,就是把饭碗用开水烫热,空碗内打入鸡蛋一枚,搅散,用刚烧开的开水冲入,适量加盐、麻油,起到滋阴润燥清火的作用,对加班熬夜、口腔溃疡、口干舌燥、慢性咽炎的人有治疗作用。
马王堆医书体现了2000年前古人的养生智慧,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高度匹配,生物利用率远超肉类和豆类。现在我们一般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1~2个全蛋,高血脂人群每周3~5个全蛋,或每日一个蛋白加半个蛋黄,儿童和孕妇可以每日2个全蛋,水煮或蒸蛋为佳。另外,生活中番茄炒鸡蛋可以促进番茄红素吸收,保护心脏,增加营养;鸡蛋加蘑菇汤,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协同作用;菠菜蛋汤中,借助菠菜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湖南中医药大学 葛晓舒 湖南医药学院校长、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清湖 实习编辑 荣福泉
"岁月华章"银发风采展示
来源:大众卫生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