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宝鉴 | 广东人的夜宵魂:中医说“食得开心”也要“食得安稳”
创始人
2025-07-27 22:36:56
0

【杏林宝鉴】乳房健康不仅仅是美,是爱,更是生命的源泉。乳房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呵护乳房,关爱女性不仅仅是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宣岐黄之道,传杏林之义,从名家医案、专方妙法到养生保健、乳病科普,向你娓娓道来。

医学指导

本期作者

夜幕降临时分,广东的街头巷尾便升腾起独有的烟火气,夜宵摊就成了最热闹的江湖。穿堂风里飘着镬气,路灯下藏着慰藉——有人捧着一碗滚烫的砂锅粥落肚,有人嗦着爽滑的炒粉谈天,还有人端着猪杂汤粉慢慢咂摸鲜。对老广来说,夜宵是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仪式,却少有人知道:同样是这口深夜的美味,有人吃了安稳入睡,有人却被“胃闹”缠到天亮。其实,中医早就把“夜宵的门道”藏在了食材和时机里,不是夜宵的错,可能是你没踩对中医的“夜宵节奏”。

今天就来拆解:怎么吃,才能让这口烟火气,变成身体的“加油站”而非“负担”?

老广最爱的3种夜宵,

中医给它们“打分数”

1. 砂锅粥:暖乎乎一碗,竟有“隐形陷阱”?

及第粥、艇仔粥是夜宵顶流,但中医看粥先看“米”:糯米粥(如艇仔粥常用)黏腻,脾胃弱的人吃了易腹胀,像给肠胃“穿了件湿棉袄”;粳米粥(大米底)更温和,加瘦肉、淮山还能健脾,堪称“夜宵优等生”

加分项:撒点白胡椒粉!既能压腥,又能温胃散寒;减少腊味用量,增加薏米、茯苓等健脾食材。

2. 炒粉面:“锅气”越足,火气越大?

“老板,炒粉多镬气!”——在中医眼里,高温快炒+辣椒、蒜、料酒,等于给身体“添柴火”。吃多了易生胃火,第二天可能喉咙冒火、嘴巴长泡,像揣了个小暖炉。

减火技巧:点单时说“少辣少蒜,多放芽菜”!芽菜性凉能润燥,配着镬气吃,清爽不燥;吃完别喝冰饮,来杯淡茶水(别太浓,会刺激胃)解腻刚好。

3. 猪杂汤粉:鲜掉眉毛,却可能“养出湿气”?

猪杂汤粉的鲜甜让人上头,但猪肝、猪肠等内脏属“肥甘厚味”,加上广东潮湿天,吃多了容易生痰湿——第二天醒来可能觉得头重、舌苔黏糊糊,像裹了层湿毛巾。

祛湿秘诀:让老板放点白萝卜!中医称萝卜“下气”,能帮肠胃“刮油”,还能中和内脏的腻,鲜得更清爽。

中医划重点:

夜宵不是“越夜越有机”

老广常说“深夜食粥,好过食补”,老祖宗说“过午不食”太严格,但“睡前3小时禁食”很科学!晚上9-11点是三焦经当令,此时吃夜宵,肠胃还能勉强“加班”消化;若超过11点(子时,胆经排毒时)再吃,等于让脾胃“加班熬夜”,久了人会累、脸色差,还容易长胖。

记个口诀:“子前不饱食”,十点前吃完,给肠胃留够“下班时间”。

这4类人,

夜宵吃不对可能“帮倒忙”,

得特别注意!

01

容易烧心、反酸的人:夜宵真的要“忌口”

避开糯米、甜食(如糖水),中医认为“甜能助湿”,会加重胃酸反流;如果睡醒后有口干口苦的症状,要少吃油炸、辛辣(如炒田螺、烧烤),这类食物易生“肝胆火”,越吃越燥。

02

白天总觉得累、没胃口的人:别让夜宵成“脾胃负担”

如果你常觉得浑身乏力、吃饭没胃口,稍微多吃点就腹胀(中医多为“脾虚气弱”),夜宵要避开“难消化的硬骨头”

过量肉类(如整碗都是肉的及第粥、堆满叉烧的炒粉):肉类需要脾胃“大力运化”,脾虚的人吃了会让身体更累,像背着沉重的包袱睡觉

黏性食物(如粽子、麻薯):这类食物滞涩难化,会让本就虚弱的脾胃“雪上加霜”,第二天可能更没胃口,甚至觉得胸口发闷

重调味食物(如加了大量酱料的铁板烧、浓味卤味):过咸过鲜的调料会刺激脾胃,让本就敏感的消化功能更紊乱

更适合:来碗小米山药粥(小米养脾,山药补气),或蒸点山药南瓜,清淡好消化,给脾胃“轻轻补一补”

03

一到晚上就烦躁、睡不着的人:别让夜宵“扰了心神”

如果你经常躺床上翻来覆去,心里烦躁,甚至手脚心发热(中医多为“心火旺”),夜宵要远离“动火的催化剂”

辛辣刺激的(如麻辣小龙虾、泡椒凤爪):辣椒、花椒等热性调料会“助心火”,吃了更难静下心,像心里揣着颗小火星

过量咖啡因(如浓茶、功能性饮料):中医认为“茶性升浮”,深夜喝茶会让心神更亢奋,本就睡不着的人可能熬到天亮

过咸的食物(如咸鱼粥、重盐卤味):“咸能入肾”,但深夜吃太咸会让身体津液失衡,加重烦躁感,还可能半夜渴醒

更适合:喝碗百合莲子糖水(百合清心,莲子安神),或温凉的绿豆沙(别加太多糖),帮着稳住心神,悄悄助眠

04

喉咙总发紧、痰多的人:别让夜宵“养出痰湿”

如果你总觉得喉咙里有痰咳不干净,早上起来嗓子发紧,舌苔厚厚的(中医多为“痰湿内蕴”),夜宵要躲开“生痰的温床”

油炸酥香的(如炸油条配粥、酥炸鱼块):油炸食物性燥,会让体内津液变稠,痰更难咳出,像给喉咙“糊了层油”

甜腻食物(如椰汁西米露、奶油蛋糕):“甜能生湿”,甜食会让痰湿更重,吃完可能觉得喉咙更黏,痰变多

生冷海鲜(如刺身拼盘、冻蟹):广东湿气本就重,生冷海鲜会加重体内寒湿,让痰更难化解,还可能肚子发凉。

更适合:来碗陈皮茯苓粥(陈皮化痰,茯苓祛湿),或喝点萝卜汤,清爽不腻,帮着“疏解”痰湿,喉咙更舒服

老广夜宵“续命”指南:

3个中医小技巧

1. 吃前喝口热汤:先喝半碗猪杂汤、菜干汤,温暖肠胃,减少刺激

2. 加一撮“药食”:点粥时让老板加少许姜丝(驱寒),炒粉时多放葱白(通阳),温和又提味

3. 吃完揉一揉:睡前顺时针揉肚脐周围3分钟,中医称“摩腹”,帮肠胃运化,睡得更安稳

广东人的夜宵,是烟火气,也是生活的小确幸

从中医养生的传统理念来看,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且清淡,固然是理想的状态。但现代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常因加班、夜班等情况不得不熬夜,中医养生并非“苦行禁欲”,而是倡导“知常达变”。对这类人群而言,偶尔适当吃点夜宵补充能量,跟着中医的思路吃,既能享受生活情趣,又能维护健康根基——毕竟,持续的”夜宵魂”需要更持久的“脾胃力”来支撑呀

初审 | 李蕴淇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医... 医生,你说我的血管不好,真的假的?62岁的老章因为胸痛到医院就诊,他认为是肺部出了问题,可是检查以后...
小细胞肺癌怎么知道转移?怎么检... 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具有生长迅速、早期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当癌细胞突破原发灶侵入血...
夏季这5种“黄金”食物,补脾养... 中医有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意思是,脾胃负责转运吸收人体所需的营养,并散布到全身,称得...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了?怎样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转移后可能出现颈部肿块增大...
原创 为... 糖尿病治疗的演变:从“老搭档”二甲双胍到多维管理时代 糖尿病治疗领域正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曾经,...
三伏天,吃三瓜、三肉,喝三汤、...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又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
10岁男孩查出肺癌,竟因父亲的... 7月25日 #爸爸烟不离手10岁儿子查出肺癌# 登上热搜榜第一 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二手烟的关注 河南...
杏林宝鉴 | 广东人的夜宵魂:... 【杏林宝鉴】乳房健康不仅仅是美,是爱,更是生命的源泉。乳房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呵护乳房,关爱女...
人流手术后多久来月经,我只告诉... 人流手术后多久来月经,人流手术后一般在一个月左右来月经,但具体来月经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人流手术后多...
皮肤是血糖最好的反馈!医生:若...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揭秘产房里的“无痛”分娩 □记者 孙倩文 实习生 陈俐颖 面对“无痛”分娩技术,很多人既满怀期待又心存疑虑:“无痛”分娩真的安...
原创 这... 导语:这菜再贵也要吃,它是心脏“阿司匹林”,养肝明目,防便秘,碰到别错过 说到韭黄,很多人可能分不清...
用真实世界数据助推医保价值购买 近日,2025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正式启动。伴随着医保目录的不断调整,建立药品综合价值评价体系的...
长寿的人,脖子一般有4个特征 脖子是身体最细的部位,承担着支撑头部的重任,不仅是颈椎、气管的重要通道,还藏有诸多器官。 作为一个日...
帕金森夏季养生小妙招:苹果水这... 在炎炎夏日,帕金森病患者面临着更多的健康挑战。高温天气不仅容易导致身体水分快速流失,还可能加剧身体的...
夏吃莲,心不烦!三伏天使劲吃,... 夏日炎炎,总想来点清爽又养身的吃食?那莲子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莲子可是个宝,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原创 抗... 二鬼子:抗日战争中的“汉奸伪军”与国民党宣传部的失职 “二鬼子”这一历史名词,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长沙市天心区新宇社区卫生服务站...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5日讯(通讯员 申新宇)近日,长沙市天心区先锋街道新宇社区卫生服务站趁...
每天吃1个鸡蛋,糖尿病、高血压... 鸡蛋,几乎家家冰箱里都有它,水煮蛋、煎蛋、炒蛋……方便又美味。更加让人惊喜的是,研究发现,每天吃1个...
年纪大了少睡午觉?医生叮嘱:大...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