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的发生常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痰瘀阻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是其核心病理机制。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共同濡养筋脉。当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无法充分滋养筋脉,筋脉失其濡养,加之阴虚生内热,热极生风,便会引发肢体震颤、僵硬等症状。
同时,气血亏虚会导致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易形成瘀血,痰瘀互结又会进一步阻滞经络,加重病情。
因此,治疗帕金森的关键在于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熄风通络、化痰逐瘀,通过调理全身气血阴阳,恢复筋脉的正常濡养与功能,从而缓解症状。
北京慈一堂中医门诊部的杨丽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针对帕金森的复杂病机,总结出一套颇具成效的经验方,旨在通过多靶点、多环节的调理,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该方剂常用成分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当归、白芍、天麻、钩藤、僵蚕、地龙、黄芪、白术、茯苓、丹参等。(注:以上方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由杨丽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调整。)
案例介绍:一位 62 岁的女性患者,患帕金森病已近八年。起初只是感觉右侧肢体轻微僵硬,活动有些不灵活,随后逐渐出现右手不自主震颤,情绪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
随着病情进展,左侧肢体也受到影响,行走时步伐变小、变慢,转身困难,面部表情减少,常感头晕、乏力、腰膝酸软。期间曾服用西药治疗,初期有一定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药效逐渐减弱,且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
后来,经人介绍了解到杨丽医生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便前来就诊。
刻诊:患者精神疲惫,面色苍白,右侧肢体震颤明显,左侧肢体轻度震颤,肢体僵硬,活动不利,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
(杨丽医生看诊患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诊断为颤证,辨证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风痰瘀阻。
杨丽医生据此开方: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白芍、黄芪、党参、天麻、钩藤、僵蚕、地龙、丹参、鸡血藤、甘草等,并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辅助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呢?
患者服用上方 1 个疗程后,头晕、乏力症状有所改善,肢体震颤的幅度略有减轻,僵硬感稍缓解。继续服用 2 个疗程后,腰膝酸软症状明显好转,肢体活动较前灵活,震颤频率降低,行走时步伐较前稳健。
经过半年左右的系统治疗,患者肢体震颤基本得到控制,僵硬感显著改善,生活能够基本自理,精神状态也大为好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方中的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能滋补肝肾、填精益髓,为筋脉提供充足的滋养;当归、白芍、黄芪、党参可益气养血,改善气血亏虚的状况,增强机体的推动之力;天麻、钩藤能平肝熄风,缓解震颤症状;僵蚕、地龙、丹参、鸡血藤具有化痰逐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疏通阻滞的经络;甘草则调和诸药,使全方各成分协同发挥作用。
全方通过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熄风通络、化痰逐瘀,全面改善肝肾阴虚、气血不足、风痰瘀阻的病理状态,从而有效缓解帕金森的各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