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每天接触的日常物品可能正在悄悄危害您的健康?在不知不觉中,一种看不见的威胁正悄悄潜入体内——它就是“微塑料”!你可能想不到,生活中除了肉眼可见的塑料袋、塑料盒,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含有大量的“微塑料”。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家人朋友,都快来了解一下吧!
01
微塑料入侵人体会有什么危害?
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 毫米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消化系统损伤:微塑料进入胃肠道后,会机械性刺激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肠黏膜受损、肠道菌群失衡,影响营养吸收。研究发现,微塑料还可能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加重肠道代谢负担。
呼吸系统风险:通过空气吸入的微塑料可沉积在肺部,引发慢性炎症,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动物实验显示,肺部微塑料积累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增加哮喘、肺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免疫系统干扰:微塑料作为异物会激活人体免疫反应,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还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内分泌紊乱:部分微塑料含有类雌激素成分,进入人体后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平衡,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能产生潜在不良影响,如性早熟风险增加。
目前虽暂无明确证据表明微塑料直接导致重大疾病,但鉴于其难以降解且长期累积的特性,减少塑料使用、做好防护仍是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
02
微塑料的5个隐蔽来源
1.嚼口香糖
你绝对想不到,时不时嚼一下的口香糖,竟然会背刺你!2025年加州大学研究显示,嚼一块口香糖能释放成千上万微塑料颗粒,嚼8分钟可释放94%的微塑料,每克口香糖最多能释放600个微塑料颗粒,一块普通口香糖(2 - 6克)最多可释放3000个。
2.一次性纸杯喝热饮
你或许会疑惑,明明都是纸杯了,怎么还有塑料?其实,纸杯内壁有塑料涂层防渗漏,遇高温会释放微塑料。印度理工学院研究发现,把热饮倒进一次性纸杯,约15分钟,纸杯就会往饮料里释放两万五千多个微米大小的微塑料微粒。若每天用一次性纸杯喝三杯茶或咖啡,会不知不觉喝进去75000个塑料微粒。
3.瓶装水
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发现,每升瓶装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塑料颗粒,捏瓶子或反复拧瓶盖时,微塑料颗粒很可能掉到水里。
4.用茶包泡茶
2019年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研究指出,尼龙66或聚酯做成的茶包袋,泡在95℃热水里5分钟,会释放出116亿个微米级塑料和31亿个纳米级塑料颗粒。
5.破损的厨房用具
塑料菜板、勺子在长期使用和清洗中会产生微塑料碎屑,尤其是切硬菜或高温接触时,碎屑易混入食物,成为“吃塑料” 的隐形渠道。此外,有研究发现,清洁海绵”每磨损1克,就能释放出650万个微塑料。
03
减少微塑料摄入应该怎么做?
微塑料正悄然威胁我们的健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能让我们不知不觉摄入大量微塑料,以下这些要点需牢记。
1.不要直接用塑料盒吃饭
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杯盛装热食热饮,高温会加速塑料分解,释放更多微塑料。优先选择玻璃、陶瓷或不锈钢材质的餐具。少吃外卖,外卖的塑料包装和一次性餐盒是微塑料的重要来源,自己烹饪更健康环保。
2.吃海鲜要注意
微塑料会进入海洋生物体内,亚洲沿海软体动物微塑料污染尤为严重,像贻贝、牡蛎和扇贝含量最高。吃水产品时,别生吃,一定要煮熟,还要去除胃肠、内脏和腮等部位。
3.多选用天然产品
优先选择可降解材料或天然材质的产品替代塑料制品,日常穿着尽量挑选棉、麻等天然纤维面料的衣物。同时,养成定期清理生活垃圾的习惯,特别注意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产生。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