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越不要轻易散步!医生忠告:大暑至,散步时留心4点
创始人
2025-07-24 09:39:04
0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气温升高以后,很多人喜欢在清晨或傍晚出门散步,觉得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锻炼心肺、调节情绪。

高温高湿环境下,身体的调节能力下降,出汗多、排水快、心率变, 尤其是对老年人、慢病人群、低体能者,散步可能带来的是系统性压力,而不是单纯的运动刺激。

所谓“热天走一走,百病跑光光”,听起来轻松,背后问题却复杂得多。

人体在大暑时的散热主要靠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蒸发两个系统配合完成。

只要外部温度超过32度,体温就开始升高,血管持续扩张。这个时候如果出门散步,即便步速不快,肌肉的运动还是会让核心温度上升。

核心温度只要超过38.5度, 身体的中枢神经就会进入预警状态,交感神经开始调节呼吸频率、心率加快、汗腺分泌增强。

这种状态对健康人影响不大,但对心血管调节能力差的人是危险的。

65岁以上人群中,在日均气温超过34℃时进行户外散步,出现头晕、恶心、呼吸不畅等不适的概率增加了52%,高于其他季节的任何户外活动风险。

热天散步不是随意能做的,而是需要匹配身体调节能力。

一些人不理解,觉得早晚温度不是低了点吗?但这个判断忽视了湿度的作用。 大暑期间相对湿度普遍在70%以上,汗液不易蒸发,散热效率大大下降。

身体没法有效通过蒸发降温,核心温度持续升高,等到出现疲惫感时已经接近临界点。有研究表明, 当环境湿度达到80%,体感温度可比实际温度高出5℃以上。

在这种状态下散步,出汗量虽大,但身体降温效果有限,会反复刺激循环系统加速代偿,心率增加、血压波动、血液浓缩,形成对心脑系统的持续负荷。

还有人想用散步来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个目的本身没错,但方法选得不对会适得其反。空腹状态下出门散步,是很多糖尿病人常见做法。

但高温状态下,空腹运动容易诱发低血糖,尤其是正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人群。

大暑阶段出汗多、胃肠血流减少、肝糖输出下降, 极易出现头晕、心悸、虚汗、四肢无力等低血糖前驱症状,而很多人把这些当成“正常出汗反应”或者“锻炼效果”。

这个误判非常危险。一项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期刊的实验证明, 在30℃以上气温下进行中等强度散步,糖尿病患者在40分钟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是常温下的2.3倍。

真正危险的是这些低血糖多数没有明显心跳骤增或出冷汗的警报,直接表现为意识模糊或短暂站立不稳,极易跌倒或发生交通意外。

还有些人认为穿轻便衣服、多带水就能规避风险。 但身体的水分调节不是单靠喝水来完成的。电解质平衡才是维持循环稳定的关键因素。

人在高温状态下散步,汗液排出的是水+钠+钾+氯等多种离子,如果补水只是喝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很快就会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血钠浓度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 细胞开始水肿,特别是脑细胞水肿,会造成头痛、嗜睡、恶心,甚至抽搐。

大暑阶段散步还容易引发肌肉系统的问题。很多人不热身、不拉伸、鞋子不合适,直接出门走路,半小时后出现小腿抽筋、髋关节不适、脚底刺痛。

这不是简单的运动疲劳,而是高温下肌肉收缩效率下降、水分丢失导致乳酸代谢受阻,形成应激反应。

年纪大的人, 肌肉本来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萎缩,肌腱柔韧度下降,这种时候做重复性负荷活动最容易出问题。

一项针对中老年群体的观察研究显示,35℃高温状态下进行中低强度散步, 腿部肌肉硬度上升速度比常温高出40%,拉伸反应时间延迟,恢复时间延长。

也就是说,热天散步对下肢功能的损伤比大多数人预想得更快,而且恢复慢。

还有散步带来的睡眠节律紊乱。一些人习惯晚上吃完饭再出门走路, 但大暑期间夜间地表温度不容易下降,运动后身体散热变慢,核心温度维持在高水平,

结果导致褪黑素释放延迟,入睡困难。睡眠结构受到干扰,REM期缩短,醒来后疲惫感加重。

散步没能带来放松,反而拉长了清醒状态。

晚间散步在夏季反而可能成为睡眠干扰因素,不是改善睡眠的手段。

很多人用散步来打发时间,但忽视了高温下身体的负担。 尤其是把散步当作唯一锻炼方式的人,更容易误判自己的恢复能力。

一天走五千步,看上去数字好看,实际过程中身体代谢的压力、微循环的波动、电解质的流失,都是代价。

不是说不能走,而是走的时候必须清楚身体有没有做好准备。尤其是是否补钠、有没有前期补水、有没有空腹、前一晚是否睡足,这些都是评估条件。

如果这些条件没准备好,哪怕只是慢走,也是负担。

如果某个人的大暑期间确实想增加身体活动,又担心室外散步带来上述风险,那在家中进行低强度运动是否能起到相同的锻炼效果?

可以,但得看选的运动类型。室内锻炼不是随便做几个动作就有用, 要选那些对心肺系统负荷适中、对关节友好、对肌肉群刺激均匀的方式。

研究显示,低强度抗阻练习、简化版太极、深蹲配合呼吸训练这些方式, 在提升基础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肌力方面的效果和散步相近,且不受气候干扰。

60岁以上人群每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的室内抗阻+呼吸训练,在8周后表现出明显的肺功能改善和耐力提升,等效于每日6000步的户外快走。

而且这些方式在热天不会增加热应激风险,也避免了紫外线损伤和电解质紊乱问题。

也就是说,替代方案不是没有,只是很多人不习惯在家锻炼,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锻炼。

真正该做的是根据环境调整方案,而不是坚持一个对自己不利的习惯。散步不是必须,适合身体的才重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夏季运动:注意身体的健康养护[J].走向世界,2013,(27):11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激活门诊共济机制 释放政策红利 全面推进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是减轻参保人员门诊疾病负担、增强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的关键举措。随着人口老...
世卫组织警示基孔肯雅热疫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25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
补钙还能抗衰老!这种“平价护眼... 最近正是苋菜上市的季节,老话说“七月苋菜金不换”,在一些地区,苋菜还有“长寿菜”之称。 这些说法是真...
孕妇能像往常一样运动吗?医生这... 怀孕后,许多女性最常听到的建议就是:“别乱动,多休息!”仿佛怀孕就等于“卧床养胎”,甚至连散步都成了...
“二陈汤”才是真正的减肥良方,... 【九蒸九晒九制熟地黄】是传统补益佳品,是入肾、补肾不可替代之要药,其柔润多汁,最能濡润阴血、填骨髓、...
三伏天减重黄金期来临 盐城多家... 转自:扬子晚报 你知道吗?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将持续至8月18日,共30天。三伏天可是一年...
三伏天减脂黄金期 UP主带你科... IT时报记者 贾天荣 图 豆包AI 从7月20日起,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三伏天”,也就是一年中最酷...
盆底肌损伤?该怎么办? 女性在怀孕、分娩的过程中,都会对盆底肌造成一定的损伤。盆底肌受损在很大程度上都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极不...
原创 十... #十二星座各自的武功,白羊座凌波微步,水瓶座孤独九剑 嘿,各位星座爱好者们!今天,就让咱来一场奇幻...
何忠虎教授:碘染技术——食管癌... 食管癌作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全球超半数的新发和死亡病例集中于我国,2022年其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顺位...
”夏吃姜”的好处你可能想不到 ...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药方” 在中医眼中 夏季吃姜是种养生智慧 那么 人人都适合吃姜吗...
医生发现:高尿酸患者若每天吃冬...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致敬城市美容师,老百姓大药房陕... (来源:老百姓大药房集团) 转自:老百姓大药房集团 7月20日,老百姓大药房陕西公司联合拜耳医药保健...
广东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7月25日上午9时,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广东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广东省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原创 不... 周末,陪着老梁游览许昌 第288站:郭集(下) 无论他是否被视为白脸奸臣,咱们许昌人都得心怀感激...
科普 | 男性乳腺发育症怎么办... 近年来,男性乳腺发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一方面,男性越来越注重自身形象,不少男性因胸大、外观女性化...
调查发现:大量喝水的高血压患者...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植物基汉堡:豆制 “牛肉丸”+... 植物基汉堡以豆制 “牛肉丸” 搭配生菜、番茄为核心,正成为健身人群的新宠。它凭借高蛋白、低脂肪、富含...